央广网北京12月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号称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
去年,此研究团队就已利用非洲爪蟾早期胚胎中的皮肤和心脏细胞组装成了一种新的生命形式,创造出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今年,这种活体机器人就被宣布具备了可繁殖的特性。不少公众为此担忧,认为一旦这种不属于大自然的活体机器人流入自然环境中并不断繁殖,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知的生态灾难。
活体机器人是如何制造的?活体机器人真的可以自我繁殖吗?活体机器人的发展是否存在给人类带来灾难的隐患?
活体机器人是怎样的机器人?
提到机器人,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形象是有着金属或塑料外壳的,冰冷、无生命。所谓的“活体机器人”,研究者利用已经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活细胞,把这些细胞以全新的架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细胞团。在此过程中,细胞组合方式是通过算法来设计的,所以,最终形成的细胞团拥有了自主执行某些动作的能力,因此,这些细胞团就被称为了“机器人”。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工委秘书长叶盛表示,不同细胞组合在一起能形成具备特定功能的器官,这激发了科学家以算法组合细胞的灵感,活体机器人与以往的机器人不同,它类似于生命体,但又不完全与生命体相同。叶盛表示:“活体机器人既不算是传统的机器人,也不是已知的动物物种,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活的可编程的有机体。”
自我“繁殖”是“生孩子”吗?
叶盛认为,活体机器人Xenobot可以自我繁殖的观点并不准确:“活体机器人产生新个体的过程不是繁殖的过程,而是复制的过程。将活体机器人放置于培养干细胞的环境当中,活体机器人能够将干细胞聚拢起来,形成新的细胞团,这一新形成细胞团的形态类似于这个活体机器人,所以活体机器人具有自我复制的功能。”
与复制不同,繁殖意味着存在生长过程。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从自然中获取各种原材料,将原材料的分子拆分,用于自己身体的构建,通过不断重复,生命体逐渐成长。但是,叶盛指出,活体机器人Xenobot并没有产生一个需要通过外界能源和物质滋养以成长的未成熟小个体,而是将其他的干细胞聚拢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复制品,因此,用“复制”描述这一过程更为合适。
惊艳科研会成为人类惊吓吗?
目前来看,叶盛认为,不必过分担忧活体机器人会给人类带来灾难。首先,活体机器人无法进化。它在形成新机器人的过程中没有进行任何信息的遗传,不存在遗传与突变。因此,叶盛指出,活体机器人发生系统性进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同时,活体机器人Xenobot的复制过程太过依赖原料——非洲爪蟾的干细胞,研究者将非洲爪蟾的干细胞诱导成为表皮细胞和心脏细胞,组合形成活体机器人Xenobot。无论是人工制造一个活体机器人,还是活体机器人通过复制形成新的机器人,都需要大量非洲爪蟾的干细胞作为原料来堆积成细胞团。但是,叶盛表示:“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干细胞大量自然堆积的情况。”这意味着,自然界中不存在能够让活体机器人实现自我复制的环境条件。
其次,活体机器人的能量供给问题也限制了活体机器人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活体机器人无法从外界获取能量并转化为供细胞活动所需的葡萄糖,无法实现能量的自我补给。而目前,为活体机器人加上循环系统十分复杂。
这样一种可以自我繁衍的“活体”机器人的诞生,让一些围观者联想到了某些科幻小说、电影描绘的场景。一些网友评论说,怕科学家们造出了一种可以毁灭人类的致命生物兵器。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王小伟看来,虽然这种忧虑带有浓厚的“科幻气质”,但焦虑本身是真实的。
监制:郭静
记者:富赜 张筱璇
编辑:潘雨薇 彭毓姬 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