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政策解读>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打造全球人才理想之城

优化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打造全球人才理想之城

发布时间:2021-10-18 来源:国家发改委 类型:政策解读 人浏览
关键字:

导  读: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之六  科技创新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上海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此次规划的人才篇既是对上海...,论坛,质量,服务,科技创新

——《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政策解读之六

  科技创新本质是人的创造性活动,人才资源是国家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上海一直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人才的全面发展,此次规划的人才篇既是对上海人才“30条”、人才新“20条”等系列人才发展举措的继承发展,也是上海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一体化推进科创中心与人才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期间,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积极贯彻落实人才引领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体系建设为根本、完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为动力、优化人才高品质服务为支撑,不断提升上海科技创新人才体系的整体效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将上海打造成为各类科技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逐梦之城、圆梦之都。

  一、构建引领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体系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强调,要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与人才队伍的体系化、协同化发展。“十四五”期间,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与塑造竞争新优势,上海将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促进人才、项目、基地的一体化发展,打造一支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在队伍结构上,突出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等的关注,形成从基础前沿、技术支撑、科技创业、科技服务等覆盖创新全链条的人才队伍谱系。

  一是集聚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依托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等战略科技力量,依托大科学设施等平台优势,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优化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为世界一流人才和团队提供一流事业平台。二是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全周期、全链条培育。在已有扬帆、启明星等青年人才计划支持基础上,“十四五”期间,上海将在全市进一步建立健全“海聚英才”人才计划体系,形成分类科学、层级清晰、有机衔接的青年人才培养支持机制,如实施“强基激励计划”,每年遴选培育 1000 名青年未来顶尖人才;再如加大“超级博士后”支持力度,每年选拔培育 500 名海内外优秀博士;同时,支持用人单位设立青年人才培育举措。三是打造基础前沿科技创新团队。即将发布的上海市《关于加快推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设置了“基础研究特区”等机制,引导科学家将科研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探索设立资金渠道更加多元化的基金,鼓励在沪科学家开展前沿探索研究,勇闯科学基础理论“无人区”。四是强化重点领域科技人才支撑。日前已发布的《上海市重点领域(科技创新类)“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即是对该项举措的细化落实,将围绕基础研究类、应用技术类、实验技术类、成果转化类和科技支撑类等领域23大类239小类,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对重点领域人才发展的多元支持,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引领发展的效应。

  二、完善激发科技创新人才活力的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十四五”期间,上海将科技创新人才制度体系的完善贯穿人才干事创业的全流程,涉及“引、用、评、激、流”等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个环节,通过打造人才制度体系的闭环,形成让各类人才既“公平竞争”又能“努力可达”的制度导向。

  一是实施更具吸引力的海外人才制度型开放举措。探索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的引才机制与途径,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为尚在创业孵化期的外国人才、STEM领域的外籍青年人才、战略科技力量外籍团队成员、科技企业外籍骨干等提供高质量的工作准入和准市民服务。二是支持浦东新区建设国际人才发展引领区,争取开展外国人才“一证通用”改革,建立浦东新区外国人才永居推荐“直通车”制度,争取承接外国高端人才审核权,逐步放开专业领域境外人才从业限制,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等。三是完善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和激励机制。实行“揭榜挂帅”征集技术攻关团队,拓宽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范围,为人才提供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融通发展的支持机制。完善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优化市属科研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绩效工资增长机制,对全时全职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团队负责人以及引进的高端人才实行清单式管理和年薪制。四是深入推进激发人才活力的评价机制改革。优化科技人才数据库等公共产品对用人主体引才育才的支持机制。深入推进多元化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行基础研究代表作评价制度,深化细化自然科学系列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推动自然科学研究人员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符合条件的科研机构,充分发挥科研单位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

  三、优化开放包容的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体系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能不能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发展环境是关键要素。“十四五”期间,充分发挥浦东新区引领区、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区等作用,强化以人为本的综合服务保障,提升人才的事业支撑和生活品质,培育优良的人才发展生态。

  一是发挥平台、空间的创新承载作用,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支撑。发挥重点区域人才集聚功能,支持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在基础研究和重点领域加快聚集高层次人才。推进全市优势区域建设高品质国际人才社区,优化外籍人才融入社区治理的机制安排。二是强化以人为本的人才服务保障。打造高水平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市场化人才服务机构发展,为用人主体引才提供服务支撑。优化“政策北斗”等政策服务,推动人才服务“一码集成”。持续建设全球高层次科技专家信息平台,制定对标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指标与测度方法体系。三是扩大国际影响力,打造一批顶尖赛事品牌,汇聚全球创新创业人才。丰富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平台,持续打造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等科技创新人才交流品牌。将“海聚英才创新创业峰会”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提升中国创新挑战赛(上海)、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上海国际创客大赛、“创业在上海”等活动影响力。四是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讲好各类人才的上海故事,让上海特色的人才精神成为城市软实力的品格底蕴,让各类人才在上海拥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精神家园。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石谦、常静)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335qq885bc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强化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夯实原始创新能力

下一篇:着力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