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两会人大代表提出:要结合C919制造和未来C929的制造,逐步建立本地区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制造产业,使上海建设成为我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心。
6月17-18日,第五届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在上海应势召开。围绕“数字航发,智慧航发”,共计吸引300余位业内人士与90余家相关企业参与,20余位演讲嘉宾聚焦科技创新驱动,经验成果展示,展开深度交流。
产业与政策:
上海市航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徐庆宏在致辞中提到:上海要立足自身优势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布局科技创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使上海成为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经济产业的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的汇聚地。
中国民用航空适航审定中心副主任王晓明以“为航空发动机适航审定,提供'中国方案'”为主题,主要介绍了中心的审定职责、工作开展现状、未来工作展望三部分。要发挥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形成更专业化、更高效的工作团队,覆盖更多审核内容;目前审定条款规章多来源于欧美,要逐步构建国产发动机谱系,制定更具中国特色的适航规章条款,真正服务好“中国制造”
航空发动机的国产化:
导读:据报告显示,到2035年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8684架,民用客机市场空间近8万亿元。在我国C919面临批产,但国产商用航空发动机尚未研制定型之际,我国商业航空发动机产业实现国产化刻不容缓。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R929宽体客机型号副总师李革萍研究员在“民用飞机推进系统集成的实践与探索”报告中,从飞机整体的先进性、经济性为切入点,围绕飞发一体化设计、短舱优化设计、跨声速层流设计和MBSE研究历程等内容,和与会嘉宾一起分享交流其中的“最优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董绍明就如何提升发动机材料性能,介绍了新型的战略性的尖端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是人们预计在21世纪中可替代高温合金的发动机热端结构材料之首选。将其运用到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中,实现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的划时代升级。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研发体系与仿真技术部部长黄博在“仿真驱动研发—基于模型的航空发动机研发模式探索”报告中提到,尽管国产发动机面对有限的窗口期和自主工业体系及流程方法薄弱的问题,但商发在夯实地基、系统规划、提前布局三个方面不断探索和研究,朝着“以虚辅实,以虚补实,以虚预实,以虚替实”的目标,攻克一系列难关。
中国航发上海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渝在“新一代航空发动机对国产高端加工设备的性能需求”报告中,以课题负责人的角度,通过两年多深度参与的感受,结合国家对两机专项的高要求,道出了航空发动机上下游产业链国产化中的困境和挑战。他提到,从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讲,商发制造在运用国产的状况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正视差距,潜心研究,注重用、产、学、研,未来国产高端装备就能够真正走到前沿。
当前,5G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新型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抢占世界科技制高点。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郑建军梳理了5G新基建在四大核心领域当中的关系,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目标。借着5G+工业互联网所构建的网络化数字化搭建高速的信息公路,逐步解决结构类的测试项目中“加载规模冗杂”、“测试数据庞大”、“试验周期漫长”、“过程风险不可控”等痛点。
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竞争激烈,新型发动机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促使设计还是材料不断改进和变革。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材料供应部部长张燕报告了商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要求,发布关键材料和制造技术的需求,分享了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同时,积极寻求可靠的优质供应商进入航发商发的供应商名目
信息爆炸的时代,高质量、低成本的试验测试数据,以及更开放、更便捷的共享试验数据,将助推发动机的正向设计研发与能力的快速生成。
当前,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需求,飞行试验的数据已成为推动航空发动机高质量研制的核心,反哺航空发动机设计、研制、验证的规范与提升。未来,全寿命周期数据的开放与融合是试验发展趋势之一。
可持续发展探索:
导读:为响应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航空制造业将面临深度转型。当前,国内发动机企业已为绿色航空积极制定计划;外资航空发动机企业已在绿色航发道路上先行,并提供相关经验分享。
截至到2019年航空业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2.9亿吨,占人类活动碳排放量的2.9-3%,并每年增长3-4%,因此绿色航空必要且必行。根据这一航空发展愿景,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海军对发动机的燃油消耗、噪声控制、污染排放提出新要求,期望通过探索
新能源、采用替代燃料、发展电推进技术、聚焦增材制造技术来实现绿色航空。
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肖进作“未来民用飞机混合动力系统发展应用前景与技术支撑”报告,介绍分享了合作项目案例、混合动力产品、推进系统的载荷及实际场景中的解决方案,同时对未来城市空中飞行器市场作出展望。
普惠发动机商用发动机客户业务的大中华区总监沈文佳就其中的挑战和应用实践进行了分享。GTF作为行业新一代具有革命性的产品,自2016年进入商业运营以来,为行业在实现节能减排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同时普惠也致力于混动,纯电,氢能等领域的研发,以期通过不断的创新提高效率并助力可持续发展。
赛峰航空测试台公司大区销售经理胡小草以试听双管齐下的方式分享“蜘蛛系列”发动机运输产品,该系列的三款机械臂将有助于航空发动机企业将厂间运输时间缩减15%,同时可基于原有厂房进行改造,减少新建厂房的成本,通过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能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数“智”化:
达索析统(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崔晓辉先生提到:达索系统作为前期研发到整体仿真,再从整体制造体系到数据分析的贯通企业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的工业软件集成商,基于航发运营管理体系,助力航空发动机如普惠、中国商发等行业龙头企业,实现在线精益协同管理。
海克斯康测量技术(青岛)有限公司航空院副院长高仕伟先生介绍了以质量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如何赋能航空智能制造,通过贯穿设计、生产制造、计量检测、数据应用的四大关键技术,技术储备与服务支持:使工厂更智能,最终实现提升品质和生产力。
论坛以“数字航发,智慧航发”为主题,关注商用航空涡扇发动机的发展,聚焦科技创新驱动,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吸引业内近300位专家学者,90余家企业展开交流。至此,2021(第五届)商用航空发动机上海国际论坛圆满落幕。
据悉,上海正在积极争取民用涡轴、涡桨发动机总装中心落户上海,以打造中国民用航空发动机研制中心的地位。
当前,国产民用航空发动机CJ1000和WZ-16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商发作为国产涡扇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单位,联合主办了本届商用航空发动机论坛。今年下半年在湖南长沙,WZ-16的承制单位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将作为2021(第九届)中国航空推进技术论坛的组委会单位,组织讨论涡轴、涡桨航空发动机的民用化进程。届时,上海市航空学会将联合湖南航空学会,共同策划本次论坛,助力上海牵手未来民用涡轴、涡桨航空发动机量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