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金九银十”招聘季,从部委到地方密集派发更多稳就业礼包。与此同时,线上线下招聘活动频频展开,重点企业以及热门行业、新兴产业等接连登场。
业内人士指出,各方千方百计稳就业,就业形势保持向好态势,但总体就业压力仍不容小觑。下一步在加强援企稳岗、确保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尽快就业的同时,继续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仍是稳就业的关键。
多部门加派稳就业礼包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至8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781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少增203万人。“今年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总的城镇调查失业率,还是各人群的调查失业率,都明显高于去年同期。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今年确实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今年高校毕业生达到了874万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日前表示。
当前正值“金九银十”招聘季,特殊之年,从部委到地方密集派发更多稳就业礼包。
9月10日,人社部召开稳就业相关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深入研判形势,层层压实责任,全面强化稳就业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就业创业推进行动,畅通求助渠道,加强招聘组织,落实不断线服务,强化扶贫助困,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等七部门9月15日至12月31日启动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对2020届和往届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集中服务,普遍落实实名帮扶举措,使有就业创业需求的毕业生都能得到相应服务支持,着力提升就业能力,充分激发创业活力,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据悉,相关部门将加快实施企业吸纳就业补贴政策,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和科研助理岗位招录(聘)进度,挖掘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从业机会,围绕基层治理、教育医疗、农业技术等人才紧缺领域增设岗位。另外,对创业毕业生普遍提供针对性创业培训,推荐适合发挥毕业生专长的创业项目,优先安排经营场所,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等政策。
地方也纷纷推出更大力度稳就业政策,一方面,加码稳企稳岗,以企业税费“减法”换就业岗位“加法”;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提高毕业生入职率。
比如,福建省发文要求城乡社区工作者空缺岗位优先招用高校毕业生,或拿出一定数量岗位专门招用高校毕业生。山西省鼓励见习单位提高见习留用率,对见习期未满与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的,仍给予见习单位剩余期限的见习补贴,并给予提高留用率的奖励。
各类大型招聘会接连展开
稳就业政策密集出台的同时,各类网络招聘大会、跨区域招聘会、专场招聘会也轮番上演。
9月伊始,人社部启动第八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据悉,此次活动将持续到11月15日。全国31个省(市、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加。活动期间,各地将举办不少于800场现场招聘会。
此外,作为人社部组织建设的国家级招聘求职服务平台,“就业在线”将在9月、10月重磅推出“毕业进大厂 就业总在线”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场活动,携手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聚合名企岗位,助力高校毕业生精准、高质量就业。据悉,“就业在线”还将联合入驻平台的各类人力资源机构提供其他针对高校毕业生的热门职位,预计总量约四万左右。
根据智联招聘对2020年秋季校园招聘的调研显示,超过三成企业已开启秋招,超四成企业扩大招聘规模。调研指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内经济运行与人才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回暖,此次秋招成为企业储备新生力量的重要一战,也使得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不少重点企业加大了招聘力度。数据显示,今年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五大国有银行校园招聘人数超过六万人。此外,围绕热门行业、新兴产业的招聘尤其火热。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成刚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各地围绕保市场主体、加强就业培训、创造工作岗位、劳动权益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推出系列组合拳,企业也纷纷响应号召增加就业岗位,这将有效缓解就业市场压力。
更大力度挖掘新就业潜力
新就业形态、新职业等成为稳就业、保就业、促就业的重要保障。
9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不合理限制,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就业。
各地正在千方百计挖掘新就业潜力。比如,天津市近日印发《天津市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具体措施分工意见》,围绕拓宽灵活就业发展渠道、优化自主创业环境、加大对灵活就业保障支持等方面推出一揽子实招。
作为就业蓄水池以及高质量就业的发力点,新职业同样备受关注。近日,人社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国家开发银行、阿里钉钉、支付宝共同完成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与助学贷款系统业务对接,为300万大学生提供新职业在线学习服务。
《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未来五年,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预计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近150万、物联网安装调试员近500万、无人机驾驶员近100万、电子竞技员近200万、电子竞技运营师近150万、农业经理人近150万、人工智能人才近500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近130万、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和运维员均达125万,数字化管理师从业人员已超过200万,人才缺口近千万。
“目前,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对就业增量带动作用显著,未来对我国就业市场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仍有较大潜力。应继续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力度,破解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发展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问题,利用数字技术与平台组织的力量扩大政策覆盖范围,提升政策有效性。”张成刚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近日表示,将落实纾困政策稳定灵活就业。积极促进网络零售、互联网医疗、线上课堂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成长,为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还将抓紧完善与新产业、新业态特别是灵活就业相关的制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