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9点30分,中芯国际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不出所料成为整个半导体圈的大事件。开盘表现不俗,一举成为科创板目前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成为中国大陆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
此次上市,中芯国际股价创造上交所新高。其发行价为27.46元/股,开盘价达到95元/股,涨幅超过245%,市值一度达到7000亿元,超过科创板所有上市公司,半日成交额便超过383.17亿元。据Wind数据预示,有望超过中石油上市首日成交额699.91亿元。经过一番大涨之后,截止目前发稿,市值已稳定在6000亿元左右。
而中芯国际此次募集资金为200亿,用于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先进及成熟工艺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现在看来已经远远达标。
自2019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从纽交所退市以来,科创板上市便成为众望所归。今年5月中芯国际宣布在科创板上市,6月1日提交IPO申请,7月16日便鸣锣上市,创造了46天闪电过会的记录,成为科创板上市最快的企业,体现出科创板对科技创新型企业的鼎力支持,还有资本市场对中芯国际的热情期待。
在鸣锣仪式现场,据现场媒体报道,芯片圈的名企及创投机构悉数到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华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微公司、安集科技等派代表出席现场祝贺。
一路曲折的创业史
自2000年成立,中芯国际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半导体产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史,其创始人张汝京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之父"。
2000年,从世大半导体出走的张汝京来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正值浦东大开发浪潮,渴望着人才,也渴望着具有科技实力的企业来入驻。张汝京要来上海建厂,上海抓住了张汝京,也开启了上海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大门。
同年12月,张汝京便带着14.8亿美金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中芯国际。之后便开始了一路狂奔。
在成立中芯国际之前,张汝京在德州仪器工作了20年,期间,因表现优异受到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杰克·基尔比的青睐,调入德州仪器核心团队--DRAM研发制造团队,这为他以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张汝京在德州仪器工作的20年中,曾在短时间内便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台湾、意大利等地共建设了9座工厂,而获得了"建厂狂魔"的称号。1997年离开德州仪器回到台湾,成立世大半导体,在台积电及联华电子两个当地巨头的夹击下,仅用三年便实现盈利,直到后来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并购,张汝京被迫出走。
经过前二十多年的技术积累、人脉以及当地政府资金支持,张汝京带领着中芯国际发展地顺风顺水,一路向前。
从2000年8月到2001年9月,只用了13个月的时间,第一片0.25微米以下8英寸晶圆就实现了试产;
2002年8月,中芯国际正式宣布其0.18微米CMOS逻辑制程通过全面技术认证,并成功实现量产,成为我国第一家可提供0.18微米制程技术的芯片代工厂商;
2003年前后,在北京几乎同时开建两座12吋晶圆厂,同事低价收购了当时摩托罗拉一座位于天津的工厂,此时中芯国际已经建造了6座工厂;
2004年3月,中芯国际相继登陆纽交所和港交所上市;
从2000年8月到2004年第三季度,用了4年不到的时间,中芯国际成为了当时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
然而,远在对岸的台积电又一次盯上了张汝京创办的中芯国际。
2003年,台积电向美国加州联邦地方法院提交诉讼状,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及窃取商业秘密,而后开始了长达6年的争端,最终致使张汝京又一次离开了自己创办的企业,并且被迫签署竞业协议,不得再从事晶圆代工行业,台积电也获得中芯国际11.11%的股分。
与台积电长久的专利侵权案也让中芯国际元气大伤,一度来到最低点。市值从刚上市的400多亿元降到21亿元。
后来又经过董事会内斗,更换CEO,内部改革调整之后渐渐恢复元气。
如今,中芯国际成为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走向强大的最大希望。
半导体国产化迎来加速
目前,在全球半导体晶圆代工厂中,中芯国际位于第二梯队。第一梯队是台积电、intel以及三星,掌握先进制程技术能产能,第三梯队是华虹、TowerJazz以及力积电等,主要聚焦在成熟制程。
图片来源:中信证券研报
半导体作为电子工业基础,在实现制造强国中的位置日益重要。目前台积电仍是半导体晶圆代工的老大,已经进入了目前最为先进的5nm工艺制程中,而中芯国际为代表的中国大陆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企业,还处在14nm工艺制程阶段。在市场份额上,TrendForce近期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2020年二季度的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台积电市场份额仍高达51.5%,稳居全球第一;中芯国际的市占率为4.8%,与格芯、联电位列第二梯队。中芯国际唯有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资本支出、人才继续追赶。
经过中芯国际上市,今年将会有一批半导体企业有望上市,半导体股价也将格外受人关注。
比如,今年嘉兴斯达半导体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价已翻涨了近16倍。
后面将有思瑞浦、银河微电、生益电子科创板申请先后获得上交所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