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1日消息 2020年,信息加速的快车道已打开,以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基建”时代即将驶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两会上,司马红、丁磊、杨元庆、李彦宏等均提议应重视新基建的发展,加速新基建的多元化落地。截至目前,上海、广东、江苏、重庆等地已在紧锣密鼓筹划大型相关项目,规模超过万亿,同时拓宽扶持性的政策优惠通道。海通证券预计,2020年新基建的投资同比增速可能大于100%。赛迪智库的《“新基建”发展白皮书》亦显示,在新基建领域的累积投资额将在2025年到达17万亿。
新基建酝酿着一轮新的产业数字化革命,将会是完善社会体系、提升生存体验的全人类福祉。但新基建发展的背后,是风起云涌的高新技术竞技与大型工程建设,因此需要大规模的人才与资本注入。
事实上,纵观目前的新基建版图,我们不难发现,各大科技企业早已瞄准未来风向,深度布局新基建,并领跑其研发、投资与应用。作为新基建的早期参与者,华为不仅喊出了“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升级”的口号,更聚焦在云计算、AI和数据技术设施等多个领域;腾讯宣布未来5年将在新基建上投入5000亿,用于技术能力、大型数据中心、科研平台和产业基地等方面的建设;京东在近期发布了“京东新动能计划”,将整合输出技术能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设施;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则将在未来3年投入2000亿,用于新基建的重大核心技术研发攻坚和数据中心建设。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所说,新基建具有良好的长期回报,但短期上将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这意味着,这场新的时代技术变革,不会再诞生于小作坊里的“珍妮”纺纱机,但却会让那些已具规模的科技独角兽成为中坚力量,这之中就包括了华为、阿里云、京东数科等。
这些科技独角兽在新基建上的深耕,除了是在政策利好下的顺势而为,更是为了适配企业长久发展的刚需。根据恒大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报告,全球独角兽所处的行业主要分布在数字科技、电子商务和网络软件与服务,数量增长最快的则是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从生命周期来看,数字科技、电商、网络软件服务、医疗健康行业已进入成熟期,亟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注入新活力;而新基建的发展,正能为这种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底层技术支撑。人工智能,则本身就是新基建的一项重心。不思变则退,独角兽企业在新基建的风潮上必须踏浪前行。
应用场景百花齐放,企民共惠未来可期
1. 华为云
“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自2011年成立华为云以来,逐渐让外物互联走进了现实。
在谈到云与新基建的关系时,华为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表示:“云其实是个载体,第一它本身是个基础设施,是个服务化的基础设施,它把计算、存储、网络、容器等等这些信息基础设施,以服务的形式给千行百业。同时它也是一个能力的载体,比方说最典型的就是人工智能能力。例如在化纤行业里,我们跟合作伙伴一起,使用机器视觉来提升合成纤维的质量检测能力,实现了从只能检测最后100米的到检测1000公里这样一个跨越,检测效率也提升了80%。”
立足于互联网领域,华为云拥有强大的资本支撑与研发实力,以满足对公有云需求最大的政企平台。擎天架构作为华为云的底层体系,由500+专利加持、10万+节点打磨,实现了“支持共享存储的裸金属服务器”、“千万级PPS转发实例”、“40G带宽裸金属服务器”等多项创新突破,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与应用能力。目前,华为云已与38+国家级、25+省级/直辖市、490+市县达成合作,基于华为云技术的数字政府政务云大数据项目已超过550项。抗疫期间,华为云WeLink累计助力50+部委、100+城市,以及500+省市政府部门复产复工,加速城市智慧政务建设,实现“一网通办”。华为Stack则为国家电网实现了智能化的复工电力指数监测系统,管理着全国超过5.3亿只智能电表,每天可采集超过10TB的数据。
除了华为云Stack之外,华为云旗下还有华为云ROMA、华为云EI. 华为云ROMA主要围绕数字化资产为政企提供应用使能平台;华为云EI通过AI技术优化办公流程,提高协作效率;华为云Stack则是基于一致架构、一致体验、一致生态的一站式整合云服务,将多项新基建技术融合,并具有创新性与灵活性,能为政企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与保密化的解决方案。在数字转型的基础上赋予政企创新动能,华为云Stack将智能升级的价值挖掘到了最大化。
“华为云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成为政企智能升级的首选,智能世界的黑土地。” 华为云CTO张宇昕这样说道。
与此同时,华为云也推出了Marketplace混合云伙伴计划,目前已有40多家合作伙伴入驻,包括软通智慧、中软国际、金蝶等。万物互联,华为云并没有将自己打造为技术孤岛,而是鼓励合作,为实现云生态的良性发展不断努力。
2. 阿里云
5月22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了2020财年(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底)报告,其中阿里云年收入超过了400亿元,同比增长62%,成为阿里系增长最迅速的业务板块。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发布的数据,阿里云2019年在亚太云计算市场份额达到28%,位居第一;而Canalys的数据则显示,阿里云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市场份额46.4%。
作为国内当之无愧的云计算龙头,阿里云在新基建上主要的行业布局在零售业与金融业,占有率超过半数。在地理布局上,阿里云在全球21个区域部署了上百个云数据中心,拥有百万台阿里云飞天操作系统管理的服务器。根据阿里云3年再投2000亿的计划,可预计阿里云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规模将再翻倍,这将为阿里云构建云计算帝国打下坚不可摧的基础设施根基。在技术研发上,阿里云亦从未停止脚步,在2020年获得了国家级技术发明奖与科技进步奖。基于阿里本身庞大的生态圈与科技话语权,不难判断,阿里云未来能撑起更强大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技术革新降低中小企业参与云智能的成本门槛,推广企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新基建的普惠。除此之外,在疫情期间,阿里云也成功协助了全国28个省市快速建立数字防疫系统。在企业端之外,阿里云也将面向政府的技术服务效率发挥到了极致。
如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所说:“我们对未来有信心,对数字经济有信心。云智能是阿里巴巴的核心战略之一,我们已经坚持投了11年,不会因为疫情而减少投入,反而要加大投入。“在新基建的风口下,阿里云对于阿里巴巴的战略位置只会更加重要,毕竟阿里云本身就是这个数字基建宇宙的发现号。
3. 京东数科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事件,庞大的智能停车系统也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这套智能停车系统依托强大的时空数据处理能力与高度智能的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车流的精准配置。而它,来自于京东数科的技术能力。
京东数科在新基建领域采取的是多行业覆盖的布局策略。以政府、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京东数科在智能城市、数字营销、AI机器人、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能社区、、金融数字化等多个领域提出了解决方案,运用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前沿的智能技术,多面开花。
据了解,京东数科与中国雄安集团合作为雄安新区的智能城市建设构建数字技术基底—块数据平台,并以此链接平台之上的各个信息化系统。雄安新区承载着国家战略,因此在新基建的发展上需要有一定的先行性与超前性。而京东数科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如“智能城市操作系统”的时空数据处理能力高于传统数据平台百倍,极大降低了人工智能开发成本,能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参与智能城市开放生态共建。因此,京东数科在对接大型政府项目上存在着先天优势。京东数科副总裁郑宇认为:“新基建最核心的,是将5G、大数据、AI这些数字科技基础设施与数字政府、数字经济进行连接,实现各产业数字化。以智能城市建设为例,数字科技新基建的推动,能够让城市中的万物互联互通,构建起城市级数据中心,让人工智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在企业端,京东数科推出了智能大数据平台、JT2智管有方资管科技平台,赋能企业金融,盘活数据资产,提高运营效率。JD BaaS则是京东数科实践企业联盟链应用的主要平台。目前,其防伪溯源业务已覆盖生鲜、农业、母婴、酒类、美妆、3C、跨境溯源等丰富业务场景,累计已有超13亿追溯数据落链,900余家合作品牌商,7万以上入驻商品,逾700万次售后用户访问查询;ABS业务已获得中信证券、众华会计师事务所等重量级客户;依托其自主研发的区块链数字存证平台,陆续推出区块链电子合同、区块链商业秘密保护两大企业级应用,并在人力资源、供应链、租赁等十余个场景中应用。
尝试解决多行业的现存痛点,在行业内部继续深挖各种应用场景,京东数科在深厚的技术土壤上,正不遗余力地拓展着新基建可能性的边界。
厚积薄发,实现共赢
综上所述,以上独角兽在新基建上的战略侧重有所不同,有的深耕核心用户,寻求创新突破;有的不断探索应用场景的多样化,寻求技术突破。无论是哪种策略,独角兽都在自己的新基建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核心技术及与政府、企业、群众需求的适配性。
在这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时代,新基建不会是成王败寇的独狼竞技,而将是一场众人跋涉取经之后的共赢。布局未来,独角兽需要积极开拓新的良性合作关系,利用庞大的体量和资源兼收并蓄,才能进一步获取立足于新基建的先发优势,在积累中共同迎来数字转型升级的丰收季节。
就如央视财经评论员刘戈所说:“新基建在布局过程当中有一个摸索的过程,要和其他产业相匹配,这个过程时间会长一些,未必能马上见到效果。但是我们要看长远,要实现经济更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技术更高、目标更长远的发展理念,这样的‘新基建’是我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