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透露,目前,科技部正在组织编制面向未来15年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技需求,加强科技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
王志刚分享了他对创新型国家内在逻辑的理解。他认为,一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二是,科技创新要与体制机制创新与管理创新、商业模式等其他方面创新同步推进,实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三是,要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为世界科技作出中国的贡献。
今年以来,国家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度愈加明显。3月初,科技部、发改委等部门公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提出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创导向,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取得更多重大原创性成果。
5月11日,科技部等六部门共同制定的《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下称《举措》)公布,从五个方面10条措施来加强基础研究。
比如,制定基础研究2021~2035年的总体规划;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优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地和人才计划中基础研究支持体系,强化对目标导向基础研究的系统部署和统筹;切实把尊重科研人员的科研活动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完善适应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经费管理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增加对“人”的支持。
在《举措》发布几天后,5月18日,科技部公开了《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分领域选择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试点,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其中,关于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可赋予科研人员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
除了基础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在重点研发计划方面也有新动向。
重点研发计划主要是为了集中产学研多方优势力量,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协同攻关。在2015年设立之初,计划就有着覆盖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全链条的特点。
可以发现,今年公示的重点研发计划,也主要涉及高新技术、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基础研究几大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