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IPv6是建设网络强国重要契机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建平:IPv6是建设网络强国重要契机

发布时间:2019-06-03 来源:人民网海外版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IPv6 互联网技术

导  读:

IPv6是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推进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我国确立了推动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从互联网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关键前沿技术等五大领域深化IPv6发展。

  依托飞速发展的各种通讯技术,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最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体系最基础的承载平台。

  互联网体系结构是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主要研究互联网的各部分功能组成及其相互关系。在这个体系结构中,网络层承上启下,保证全网通达,是核心。

  网络层向下兼容当前各种通信系统,包括高速光纤通信系统、卫星通讯系统以及当前最热的3G、4G、5G等现代移动通信系统。各种各样的通信系统,使互联网自身的传输速度和带宽不断优化和发展。在网络层之上,由于信息技术的创新,新的应用层出不穷,使互联网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


IPv6,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连接计算机的网络。目前在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中央处理器的芯片技术以及软件的操作系统等信息社会发展中所依赖的最基础的关键核心技术,我们还处在艰苦的爬坡过坎阶段。

  互联网体系结构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是全网统一的传输格式。IPv4是现有互联网传输格式的协议,IPv6定义了未来新的传输格式,通过IPv6的格式定义,网络层过渡到了新的一代,传输格式是网络层的最基本要素,从互联网发明到今天已经50年,传输格式的迭代只有IPv4和IPv6两个阶段。第二是转换方式。在统一的传输格式基础上,互联网要解决如何将数据和信息从网络的一个端点传送到另一个端点的传输模式。对于互联网的转换方式历史上曾经出现有连接、无连接两种不同的技术路线,经过长时间的比较竞争,互联网无连接分组交换技术成为主流,它保证了互联网的传输以最高效的方式得以实现。第三是路由控制。在传输格式和转换方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路由控制必须不断地满足不同应用和不同通讯手段、通讯方式变化的需求,以达到全网最优。

  互联网体系结构的发明人、图灵奖获得者温登·瑟夫指出,互联网在设计之初,就定义了原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第一,互联网必须具有面向任何应用的普适性,不是为任何特殊应用设计,而是能支撑语音、视频、IP电话……任何应用。

  第二,互联网的信息传输可以针对任何通信技术实现兼容,包括电子电路、微波、光纤、无线、3G/4G/5G……

  第三,允许在网络边缘创新,不需要为增加任何新的应用和服务而改变网络结构,这就是窄腰结构的优势,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应用可以无限扩展。

  第四,可扩展。互联网需要支持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现在互联网上连接的用户已经近40亿,IPv4的地址空间不足,因此发展IPv6势在必行。

  第五,互联网向任何新协议、新技术和新应用开放。互联网的兼容、开放、可扩展特征,决定了它是一个不断演进,不断延伸,不断成长的网络,路由控制是互联网创新的最主要领域。

  随着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的技术趋势,互联网上承载的应用将会日益繁多,从IPv4向IPv6迭代已经是大势所趋。

  推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国际组织是IETF(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该机构最高领导层为IAB(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即互联网体系结构工作组,其使命是保证互联网平稳的发展。IAB已经在全球确立了互联网从IPv4向IPv6演进的必然趋势。其演进过程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IETF的主要宗旨就是发现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将其确定为国际标准。截至到2018年6月30日,IETF已完成8439项RFC(Request For Comments),其中,由中国牵头的有101项。可见,中国在互联网体系结构和互联网关键技术领域还是初学者,发言权有限。

  IPv6是中国参与全球互联网技术发展的重要契机。为推进相关工作深入推进,我国确立了推动下一代互联网规模部署的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必要性、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要求“从互联网应用、网络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关键前沿技术等五大领域深化IPv6发展。”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强化网络安全,维护国家信息网络安全保障,突破关键前沿技术,构建自主创新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产业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美欧等主要国家正在加紧布局下一代互联网,我们要加快实施步伐,争取在下一轮竞争中迎头赶上。我们必须按此要求,大力推进从IPv4向IPv6的迭代演进,为建设网络强国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o194kv7dbr21.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碧桂园机器人业务最新进展:不足一年已有176件专利

下一篇:我国无人机生产企业1353家 实名登记数量逾33万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IPv6 互联网技术
  • 刘烈宏:深化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促进“5G+”融合应用创新

    7月23日晚间,第十九届中国互联网大会开幕论坛在线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烈宏通过视频方式为论坛致辞。刘烈宏指出,互联网作为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量,党中央高度重视,作出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行业发...,软件,互联网,网络,应用,IPv6,互联网

  • 工信部落实IPv6部署行动计划 鼓励工业互联网IPv6

    5月2日从工信部获悉,工信部印发关于贯彻落实《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的通知,旨在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基础设施升级步伐,促进下一代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

  • 介绍下一代网络技术图书《下一代网络移动IPv6技术》出版发行

    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介绍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图书《下一代网络移动IPv6技术》于2005年8月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以IETF2004年6月发布的移动IPV6的国际标准RFC3775《Mobility Support in IP v6》为基础,详实、准确的介绍了下一代网络和IPv6协议的内容,是广大读者了解移动IPv6技术的最佳帮手。

  • 介绍最新网络技术图书《下一代网络移动IPv6技术》出版发行

    经过相关人员的努力,介绍下一代网络(NGN)技术的图书《下一代网络移动IPv6技术》于2005年8月与广大读者见面。本书以IETF发布的移动IPV6的国际标准RFC3775《Mobility Support in IPv6》为基础,详实、准确地介绍了移动IPv6技术,是广大读者了解移动IPv6的最佳途径。

  • IPv6覆盖深圳大运会 4G网络尽显大运风采

      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科技“含金量”十足,它将成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最高的一届大运会。从虚拟火炬传递、下一代互联网IPv6,再到“4G”TD-LTE技术,每一项都是时下最“热”、最吸引人眼球的应用和技术。   深圳是以高新技术领先的城市,从大运会筹备之初,再到大运会方方面面、各

  • IPv6将给智能交通带来新变化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总经理解云航做客TOM在线访谈室,在谈到IPV6将给智能交通带来什么变化时说:“下一代网络是IP数据网络应用,很多是地址的问题,IPv6第一解决了地址的问题,第二解决了管理性、安全性的问题,避免了以往以太网大规模应用暴露出的安全性、管理性的问题。假设现在我们的网络都是IPv6

  • 风河产品获得“IPv6 Ready”标志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软件及服务提供商美国风河系统公司(Wind River Systems,Inc. - NASDAQ: WIND)近日宣布风河公司获准采用 “IPv6 Ready”标志。     “IPv6 Ready”标志是IPv6领域权威国际组织——IPv6论坛为了推动IPv6在全球的发

  • 风河产品获得“IPv6 Ready”标志

        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软件及服务提供商美国风河系统公司(Wind River Systems,Inc. - NASDAQ: WIND)近日宣布风河公司获准采用 “IPv6 Ready”标志。     “IPv6 Ready”标志是IPv6领域权威国际组织——IPv6论坛为了推动IPv6在全球的发

  • 德国工业4.0技术创新五大样本

    我们列举了工业4.0战略提出以来的五个实践案例,从这些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工业4.0无论以何种方式进行,最根本的结果只有一个——融互联网技术于工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

  • 2014年可期待的互联网技术

    2014年可以期待的互联网技术,就是O2O的深耕细作,线上和线下结合这一互联网化趋势,会向更多产业扩散,更多创新服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将出现。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