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作为重要基础产业,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改革开放以来,生产生活用电需求迅猛增长。但负荷大的东中部地区能源资源少,需要从能源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输送电力。这么远的距离,这么大的容量,如果用较低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消耗大、成本高。所以,40年来,伴着中国经济腾飞,中国电网运行电压等级不断提高,甚至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
假如你有时间,可以详细了解这种逆袭!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最高电压比印度还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时,中国电网最高电压等级为330千伏,线路总长535千米,还没有京沪高速公路的一半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网还是以22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
从世界范围来看,1923年,交流电的电压等级已经达到230千伏。在1970年之前,北美洲就已经建成多条电压等级在700千伏以上的输电线路。在巴西,为了满足大型水电基地外送需要,超高压输电技术提速发展,到1975年时,已经开始采用500千伏输变电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印度电网开始加快发展,1977年,投运400千伏输电工程。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起步,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追赶时代,中国电压等级达到先进水平
可能有些人会记得,在1995年之前,停电通知时常出现,有时还会突然停电,缺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状态。
面对巨大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一批大型水电站、坑口火电站以及核电站陆续建设起来。与之相应,更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也开始建设。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1981年12月,为配合姚孟电厂送出、满足武钢1.7米轧机正常生产用电要求,我国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输变电工程(平武线)竣工。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500千伏输电线路的国家。
平武线的安全稳定运行对500千伏电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84年4月,国务院召开超高压输电电压等级论证工作会,确定了在2000年之前,500千伏电网将是国内超高压电网中重要的一级电网。由此,除西北地区,各地相继开工建设500千伏线路,并逐步形成500千伏主网架。
在直流输电方面,1987年12月,我国首个高压直流输电工程——±100千伏舟山直流输电工程投运。
我国第一条±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葛洲坝—上海南桥输变电工程于1989年9月单极投运,1990年7月双极投运,实现了华东与华中区域的联网,至此,我国全面进入超高压大电网时代。
而同时,发达国家电网电压等级已基本定局。美国电网以345千伏和500千伏电压等级为主,交流输电最高电压等级为765千伏;西欧大部分国家输电线路电压等级集中在220(225/275)千伏和380(400)千伏。
由于历史原因,西北地区电压等级序列有所不同。2005年9月,750千伏官厅—兰州东输变电示范工程投运。截至2010年年底,西北750千伏主网架基本建成。中国电网电压等级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有了超高压电网,还能不能更高呢?
领跑世界,特高压开启绿色发展新篇章
或许,技术的发展受到的制约比较少。早在1967年,美国就开展了1000千伏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苏联和日本还建成了多条特高压试验线路。然而,受到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美国电力需求趋缓,没有建成特高压工程;苏联和日本的特高压线路,均降压至500千伏运行。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特高压的效益才得以充分发挥。
2009年1月,1000千伏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2009年12月,南方电网±800千伏云南—广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投运。
2010年7月,±800千伏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工程建成运。
截至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累计建成“八交十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二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24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3.5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5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1万亿千瓦时。
特高压除了满足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也是实现能源资源集约开发、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有效解决雾霾问题的重要载体。
据估算,被列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10项特高压工程投运后,每年的环境效益:
同时,作为国家名片,中国特高压已经走出国门。2017年12月21日,由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国家电力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巴西美丽山±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一期工程投运。由国家电网公司独立中标的美丽山特高压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
世界纪录还在不断被刷新。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电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11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即将投运……
那么,高的电压有啥好处呢?
电压等级越高,输送的损耗越少,输送容量就更大,输送距离也更远。(此处略去若干公式……)
交流输电线路对比
直流输电线路对比
有人测算,1条1150千伏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可替代5~6条500千伏线路,或3条750千伏线路。更为重要的是,高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电距离更远,并能节省线路走廊占地面积,对于人口稠密地区来说,经济和社会效益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