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2018年4月1日
※ 公司源于中科院,是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标杆。公司是国内智能制造行业龙头,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产业链产品,受益国内机器人产业链需求旺盛,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017年收入24.55亿元,2012~2017年CAGR为18.64%。近年来公司处于沉淀积累期,研发投入加大,新品储备增多,国内渠道扩张明显,全球布局日益显现,随着公司在沈阳浑南区的智慧园及在上海临港的产业园陆续投入使用,公司未来有望厚积薄发,逐渐进入业绩快速增长期。
※ 公司不断向智能制造上位系统拓展,深度布局工业互联网。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家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产业,利好政策频频落地,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需求旺盛,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工业机器人头号市场,2017年产量达到13.1万台,同比增长68%,下游系统集成中汽车和3C行业需求最大,但是绝大部分的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所垄断,国产替代空间巨大。公司作为中国智能制造的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工业互联网的大爆发。公司2017年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型号已达到25种,7轴柔性协作机器人在3C行业实现应用,复合机器人成功应用在汽车、医疗等行业,通用型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高端应用领域成功替代国外同类型产品,公司机器人等智能制造相关项目的募投产能也将逐步释放,未来产能无忧。公司在机器人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向智能制造上位系统拓展,大力发展集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应用与物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技术,开发新松MES通用平台,和中兴通讯战略合作,公司第一批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推荐目录。
※ 投资韩国新盛FA,全面进军半导体和面板产业。国内对半导体与面板相关产业需求旺盛,但是国产自主过程仍较为缓慢,除了以京东方为首的面板产业开始逐步突破外,半导体产业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公司作为中科院控股企业,迎难而上,加快在半导体与面板等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2017年公司投资韩国新盛FA(工厂自动化),新盛FA为半导体和显示器产业客户提供自动化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在全球范围位居前五,目前已经进入京东方、华星光电供应链体系。公司有望充分整合原有洁净机器人业务与韩国新盛FA在半导体和面板产业的客户渠道,产业资源,不断扩大半导体与面板领域的发展空间,未来有望沿着产业链进一步扩张。
※ 公司产品多点开花,项目硕果累累。2017年公司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开发,服务机器人的家宝系列产品进入量产阶段,康复机器人进入示范应用阶段;军工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号召,借助原有特种机器人的市场优势,将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推向国防领域;城市轨道交通领域连续中标地铁、有轨电车项目,公司布局智能交通产品;开发 3D打印新技术和新材料,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5.30、6.52、8.0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4、0.42、0.52元/股,对应PE分别为61、50、40X。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 风险提示:股东解禁减持风险,行业增长下滑风险。
1 秉承中科院基因,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标杆
1.1 公司背靠中科院,拥有国内最全的机器人产业链产品
公司成立于2000年,大股东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新松之名源于中科院沈自所原所长,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院士。公司的机器人产品线涵盖工业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洁净(真空)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及智能服务机器人五大系列,面向智能装备、智能物流、智能工厂、智能交通等产业方向,是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导企业。公司为全球3000余家国际跨国企业提供产业升级服务,已累计出口32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17个国家和地区有深切合作。
1.2 加速建设机器人产业园,新区逐渐投入使用
2017年以来,新松机器人先后与湘潭、上海、潍坊、沈阳、新乡等地签约多个产业园、产业基地。截至目前,新松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宁波、青岛、武汉、长春、西安、广州、重庆等地设立28个子公司、产业基地、产业园,形成了以环珠三角、长三角及渤海经济圈为依托的全国化产业布局。公司在沈阳浑南区的智慧园及在上海临港的产业园陆续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站在新的起点,两园的投入使用一方面为公司产能扩建、提升新一代机器人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公司对接和服务全球具有深远影响。
1.3 公司收入稳步增长,全球化布局日益显现
公司营业收入近年来稳步提升,2017年公司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20.73%,2012~2017年收入的CAGR为18.64%;2017年归母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5.26%,2012~2017年的净利润CAGR为15.74%。公司近年来收入增速低于净利润增速,主要由于费用率增长较快,销售费用率2017年较2016年+0.22pct,管理费用率2017年较2016年+1.05pct。公司近年来扩张明显,不断完善海内外布局。除沈阳、北京、上海、杭州、青岛、宁波、香港等子公司外,设立天津、苏州、武汉、重庆、西安、广州六大区域中心,通过区域中心布局立体化的销售与服务网络。海外方面,公司已累计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产品与服务。继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后,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子公司,作为公司亚太区域的发展平台,整合东南亚优质资源,正式开启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布局。
1.4 公司近年研发投入大,人员扩张明显,厚积薄发
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充实力,2017年公司员工4150人,同比增长约15%,其中以研发人员扩张尤为明显,2017年公司研发人员2763人,同比增长16.87%,研发人员占比为66.58%,同比+1.13pct。研发投入也逐年加大,2017年研发投入金额1.64亿元,同比增长65%,研发费用占比6.7%,同比+1.83pct。这几年公司研发和人员投入明显,市场渠道逐步拓展,新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厉兵秣马,未来随着公司的盈利能力逐渐恢复,厚积薄发,有望逐渐迎来业绩高速增长期。
2 智能制造行业龙头,深度布局工业互联网
2.1 利好政策相继落地,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升级的关键
工业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型产业,是我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关键基础设施。其本质是在实现机器、原材料、控制系统、产品以及人之间全面互连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流动和分析,达到工业的智能化变革,形成新型业态和应用模式
政策利好频频落地,开启工业互联网建设元年。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我国工业与互联网融合的长期发展思路,同时为产业融合提供顶层文件支持。2018年2月,经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决定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小组,由工信部部长苗圩任组长。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小组的设立将有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
2.2 智能装备企业有望受益工业互联网大爆发
工业互联网包含了制造业生产中信息的互通互联,整个工业互联网架构层次包含云平台层,ERP层、MES层,通信层,工业控制层和设备执行层等。
(1)云层:以公有云为主,目前主流提供云的企业有华为、腾讯和阿里等等。
(2)ERP层:主要是企业内部资源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产品开发等软件系统。
(3)MES层:MES层是企业管理制造和产品生命周期的交叉点,负责具体的制造执行过程,工单生成和车间任务分配等。
(4)通信层:通信层是负责对工厂内部设备之间互联的重要设备,主要的硬件设备包括工业以太网、现场总线、交换机及无线网络系统。
(5)工业控制层:主要由SCADA、PLC和DCS构成,还包括人机交互界面(HMI),实现对底层设备实施逻辑控制和数据采集。
(6)设备执行层,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床、伺服系统传感器等,都是最终的执行机构。
在整个工业互联网体系中,既有硬件设备,也有软件系统,每个层次都有网络设备、网络连接方式、服务器和数据库,可以形成独立的感知、决策行动,层与层之间的通讯方式也不尽相同。智能装备的企业主要分布在设备执行层和做自动化的系统集成行业,他们对制造业的工艺流程有清晰的了解,是制造业最底层生产数据的获取方,掌握了数据的流量入口。
2.3 智能制造需求旺盛,工业机器人进口替代空间大
中国市场已经连续五年成为全球头号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2016年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8.7万台,同比增长约27%,2010~2016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CAGR高达32%。自2013年以来,中国就已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的需求市场,销量远超过其他国家,2016年英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分别为1787、20039、31404、38586台,远低于中国市场的销量。
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占据了中国主要市场,进口替代空间巨大。从价值份额来看,“四大家族”日本发那科、安川、库卡、瑞典ABB占据工业机器人市场价值份额合计近60%,其他外资合资品牌瓜分了约35%的份额,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只占据不到10%的份额。从销售台数份额来看,国产自主品牌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30%左右,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受益下游快速增长,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2017年需求旺盛。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3.1万台,同比增长68%。下游系统集成行业也增长迅速,其中汽车和3C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最为旺盛。在适龄工作人口下降,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增加的大环境下,自动化改造可以有效替代人工,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
2.4 机器人和系统集成行业龙头,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圈
公司打造集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系统应用与物联网、大数据融合的生态圈,目前数字化工厂扩展迅速,树立多个行业应用典范。
工业机器人产品覆盖广泛,未来产能无忧。2017年,公司的通用工业机器人已达到25种型号,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焊接、切割、磨抛等18大类智能应用,成功应用在汽车、工程机械、3C、半导体与面板、五金卫浴、船舶制造等行业,并在汽车高端制造应用领域实现批量替代国外同类产品的新突破。
公司2015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30亿元,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数字化工厂等扩产项目,其中工业机器人项目完全达产后具备年产各类工业机器人10000台套的生产能力,特种机器人项目完全达产后,具备年产各类特种机器人2000台套的生产能力。现在募投项目正逐步投产,工业机器人未来产能无忧。
“协作”系列机器人新品叠出。协作机器人是指可以在协作区域内与人直接进行交互的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不再是一种自动化产品,而是和人类并肩工作的伙伴。协作机器人小型轻量化,而且较传统工业机器人相比价格更低,目前国际上比较知名的公司有丹麦UR ROBOT,美国RethinkRobotics,还有“四大家族”也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协作机器人。
公司的7轴柔性协作机器人负载量从3~20KG,并在3C行业实现应用;复合机器人成功应用在汽车、医疗等领域,成为国际首批实现批量化市场应用的产品,2017年公司还推出超精准模块化、轻量化的复合机器人、移动双臂协作机器人等新产品。此外,公司依托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面向复杂地形侦查、巡检,山地运输等需求,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足机器人“大狗”样机。
移动机器人进军新能源行业,物流自动化切入天猫。2017年公司的移动机器人产品积极进军新能源、家电等新市场,为CATL生产设计了国内首创高精度生产对接系统,并获得锂电池市场的持续订单,同时为国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厂商提供汽车底盘合装系统解决方案。此外,公司成功将激光导航AGV和惯性导航AGV复合使用在同一作业环境,实现在家电行业的首次应用。公司研发的单车自有路线规划,多车系统组合联动的移动机器人亮相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成为国家高科技元素的代表。在基于移动机器人的智能物流领域,公司除了保持在汽车、电力、烟草、地铁等行业的市场优势,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印刷、卫浴、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等新市场领域。公司为天猫嘉兴菜鸟打造第一条智能物流系统,为九牧打造卫浴行业智能物流标杆项目,与米其林、华域三电等知名企业合作,持续扩大公司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机器人和系统集成行业领导者,持续加码工业互联网。公司是机器人和系统集成行业的龙头,从收入体量来看,公司2016年收入为20.33亿元,稳居市场第一。公司立足自身硬件优势,逐渐向上位系统进行渗透,持续加码工业互联网产业。搭建工业机器人智能软件开发平台解决了工业机器人通用化平台问题,成功开发新松MES通用平台,可针对不同行业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与中兴通讯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制造与5G通信网络的融合与发展。
第一批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推荐目录,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数字化工厂业务开拓全新应用市场。公司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主要以智能制造为核心,开展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及信息化智能软件的研发,推动智能制造模块化、标准化。公司的数字化工厂业务覆盖汽车与零部件、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锂电池、3C、核燃料等多个领域,且核心大客户合同占比持续提升。2017年,公司进一步延伸汽车零部件业务链,除在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离合器、门锁、天窗等应用以外,打造国内首条汽车仪表盘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成功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推荐目录》,与中兴通讯合作的数字化工厂项目,与孚能科技首创的软包锂电池化成分容数字化工厂项目均入选工信部2017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与中国天楹合作的数字化工厂项目被工信部评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示范单位候选项目。
3 收购新盛 FA,强势切入半导体和面板行业
3.1 半导体和面板行业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心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处于缺芯少屏的状态,而3C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防现代化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等各个领域都离不开半导体和面板。
显示面板率先实现突破,国内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面板产能扩张周期。大尺寸方面,据WitsView最新统计数据,2017 年中国大陆将正式超越韩国,成为大尺寸面板供给面积最大的地区。2017 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大尺寸的面板供给率达 35.7%居冠,其次为中国台湾的 29.8%,韩国则下降至28.8% 位居第三。小尺寸方面,国内厂商也奋起直追。2017年上半年全球约9.4亿偏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中,京东方一家就占1.6亿片,深天马8000万片,均居于全球前五。
从已公告在建和拟建面板厂投资计划来看,2017年-2019年国内将有17条面板线投产,总投资规模5711亿元,均为高世代线或OLED面板厂。其中京东方一家就有五条面板线投产,总投资规模近2000亿元。随着在建和拟建面板厂陆续量产,全球显示面板产能将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我国的设备厂商有望充分受益面板产能扩张周期。
半导体产业尚未实现突破,国家大力扶持,产业正处风口。2016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33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其中中国区销售额为1075亿美元,同比增长9.03%,占全球市场的31.72%,中国已经是半导体最大的需求市场。但是中国的半导体产品绝大部分依靠进口,以半导体中价值量最大的集成电路为例,2016年国内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接近12000亿元,而国内产业销售额仅为4335亿元,自给率不足40%。
目前全球的半导体产业几乎被英特尔、三星、高通等企业把控,全球前 20 的半导体企业中没有一家在中国大陆地区。
为了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半导体自主研发生产,2000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产业发展的文件,其中包括《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等。尤其是2014年6月发布的《国家集成电路发展推进纲要》,纲要明确提出产业发展目标:中国集成电路产业2030年前跻身全球领先阵营,在IC制造领域也提出在2020年实现16/14纳米规模化量产目标。自2014年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后,部分地方政府先后推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以支持当地的IC产业发展。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统计,目前除了北、上、深一线城市,各省市均有规模不等的集成电路投资基金,总计规模超过3400亿元,如果加上民间资金很可能已经超过4000亿元规模。
3.2 收购新盛 FA,未来有望沿着半导体和面板产业链进一步延伸
公司背靠中科院,中科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一直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公司作为中科院控股的上市公司,也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科技创新的重任。
2017年公司的洁净机器人系列产品成功进入显示面板领域。①公司成功开发FPD基板专用机器人及FPD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搬运装备,满足高度自动化、无人化、洁净化、可靠性的要求,打破FPD行业对国外设备的高度依赖。②公司真空大负载机器人凭借高真空度,运行平稳,高可靠性等特点大批量应用到MOCVD产业,公司成为全球美国以外唯一能供应此类机器人的企业,解决国内LED产业中重要核心供应链问题。③公司成功研发的8英寸洁净传输平台、双臂大气机器人得到市场批量应用,并与国内光刻机企业联合开发高精度大气机器人。
2018年1月新松的参股公司沈阳新松投资收购韩国SHINSUNG(新盛)分立的以工厂自动化业务(FA业务)设立的公司80%的股权。新盛的FA事业部门是专业化的综合物流自动化部门,为半导体和显示器企业提供AMHS(Automated Material HandlingSystem) 自动化物流系统综合解决方案。随着半导体和显示器市场的高速增长,FA正把事业领域扩大到制造工艺中的输送物流和自动化仓库、物流中心等仓储物流。自动化事业部生产Stocker System、OHCV、Conveyor、Lifter、OHT、RGV、AGV、AS/RS、Sorter等整套的自动化设备,根据客户的需求实现性能优化。
新盛在半导体与面板领域享誉盛名,在全球范围位居前五,新盛在半导体和面板自动化发达的韩国位居前三,是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代表性企业。新盛FA 2017年营业收入250,464万元人民币,EBITDA 3,048万元人民币。根据韩媒Digital Times报导,新盛FA在2016年供应京东方约997亿韩元的工程自动化设备。
公司有望将新盛和公司原有在半导体行业的渠道和技术资源充分整合,扩大在半导体与面板领域的市场影响力,共同开拓中国市场,未来公司有望沿着半导体产业链做进一步拓展。
4 公司产品多点开花,项目硕果累累
4.1 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服务机器人发展后劲十足
公司于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深入开发,聚焦基于语音和视觉等多模态信息融合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技术,以及机器人的环境感知认知技术。①公司基于本地私有云语音交互系统平台,进一步开发出面向餐饮、政务等垂直领域的智能语音对话系统,并进行市场推广。②在人机交互方面,通过融合语音唤醒、全向声源定位等视觉技术,进一步提高人机交互的功能性和用户体验;③在环境感知认知方面,开拓了基于无线技术和视觉技术的室内定位导航的研究开发方向,且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的服务机器人产品已经在商场、超市等场合应用,2017年产品成功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公司研发的家宝系列服务机器人也正在进行量产工作。在康复机器人方面,下肢康复机器人、床椅一体化机器人、行走辅助、站立训练康复机器人等陆续进入示范应用阶段。
4.2 借军民融合东风,拓展国防领域市场
2017年公司特种机器人批量应用产品逐步增加,实现批产的有4项产品,处于研发阶段的有6项产品。公司积极响应军民融合的号召,拓展国防领域市场,一方面加大投入研发特种机器人与装备,另一方面借助特种机器人的市场优势将公司的工业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业务推向国防领域。
4.3 轨交项目连续中标,布局智能交通产品
2017年,公司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持续发力,先后中标沈阳地铁九号线综合监控系统集成项目与自动售检票项目、三亚有轨电车示范线智能控制系统与自动售检票系统,承接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综合管廊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及沈阳市南北快速干道工程电气安装工程。公司同时在“新交通”领域也取得突破性进展,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将公共交通带入移动支付、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时代。
4.4 创新 3D 打印技术,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7年,公司开发出3D打印创新技术,研发的钛合金丝激光3D打印技术,相比采用钛合金粉末成型,性能提升10%,原材料利用率提高30%,为航空领域结构件制造提供支持;公司研发桌面级金属选区熔化3D打印机,售价仅是通用型金属3D打印机的1/2,价格与应用优势将进一步提高市场扩张力;公司开发高性能非金属PEEK材料的3D打印新工艺,为医疗骨科快速成型领域的应用推广奠定基础;公司研制的机器人激光增材修复系统,主要应用于模具、大型转子等金属零部件的现场维修,大幅提升修复的质量和效率。
文章来源
本报告摘自2018年4月1日已发布的《工业互联网龙头,全面进军半导体和面板产业——智能制造系列深度报告之二》
吕娟 执业证书编号:S12205170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