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各地方两会密集召开,从一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深入推进供给侧改结构性改革、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成为2018年地方工作重点。中国电子报特开辟专题,从地方政府工作报告看各地如何促进制造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北京: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发布实施建设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的政策举措,集聚全球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好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和发展,承接“航空发动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重大项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在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高水平推进“三城一区”建设。编制完成“三城一区”规划,促进协同联动发展。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优化提升,建立与三大科学城的对接转化机制,统筹大兴、通州等空间资源,与顺义、房山协同发展。抓好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提高外资引进和开放发展水平,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
对标国际一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落实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0个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提升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制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壮大三年行动计划,支持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发展,做好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工作。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和一批示范工程项目。设立产出效益、产业人口密度、研发投入强度等产业指导标准,实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上市融资、产业投资、人才引进、外资开放等一揽子政策措施。通过统筹产业布局,推动全市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园区产业向主导产业聚集、主导产业向创新型企业聚集。
天津: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各项任务,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扎实有效去产能,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依法依规推进清算注销、破产重整、兼并重组、优化提升,全年处置“僵尸企业”260户。深化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坚决取缔“地条钢”违法生产活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对接《中国制造2025》,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十大高端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滨海新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先进制造业比重提高到60%以上。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施智能科技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制造、绿色制造,深入开展“互联网+”行动,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继续实施新一轮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行动,累计6000家以上企业实现转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互联网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态,推动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提升,促进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和高水平楼宇项目,推动国家会展中心加快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深入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推进标准化提升工程,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打造更多津产品牌。
河北: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制定实施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严格执行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法规标准,倒逼去产能行业向高端、优质、新兴产业发展。
千方百计降成本。开展“降费减负”专项行动,力争全年降低企业成本300亿元以上。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开展《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滚动实施1000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培育5个智能制造示范园区、100个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认真落实支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设计+”产业链,带动产品向高质量高附加值方向提升。
促进新动能快速成长。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大数据与物联网、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制造等10个领域为主攻方向,实施高技术产业化、标准体系创建等六大工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新业态、新模式。
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加快服务业扩规模提质量。
加快军民融合发展。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重点发展航空航天、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产业,加快推进光启新材料、华讯方舟太赫兹等项目,抓好27家国家级和省级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年内军民融合企业达到750家。
上海:加快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2018年,上海将着力建设智慧城市。抢抓新一代AI发展的重大机遇,实施智能上海行动,推进一批应用示范项目,让人工智能更广泛、更深入地走进企业、走入家庭、走向社会。落实大数据战略,建设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开展公共信息资源开放试点。推进综合养老服务、体育公共信息等惠民信息平台建设。布局城域物联专网,实现千兆宽带市域全覆盖。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上海经济的重大支撑,要率先走出制造业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之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和技改投入,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智能制造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推进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的重大产业项目,集聚更多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加快培育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企业实施先进标准、锻造自主品牌。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建成全市统一的企业服务平台,完善政府性产业专项资金运作机制,进一步落实高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等支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江苏:促进全产业链整体跃升
突出抓好智能制造,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扬子江城市群试点。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专项行动,建立服务全省、辐射全国的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创建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领军企业。制定实施重点产业集群培育促进计划,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形成大中小微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生态体系。积极推进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促进要素向高效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集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打响“江苏制造”品牌。深入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进一步配套跟进和细化实化“创新40条”“人才26条”等政策措施,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好用好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创新平台,全面启动未来网络实验实施项目,推动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南京江北新区、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编制全省高技术发展计划,努力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高质量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聚焦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等领域,继续组织实施一批省级重大项目。
浙江:大力发展“八大万亿产业”
加大新经济培育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柔性电子、量子通信、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清洁能源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八大万亿产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6000家,“品字标”企业达到500家。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启动新兴金融中心建设,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实施投资新政,全面推进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力争有一大批100亿、50亿、20亿产业大项目好项目落地开工。
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新增500个“浙江制造”标准,启动100个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实施小微企业质效提升和商品交易市场转型提升专项行动,新增200个小微企业园区。加大绍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面整治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的低小散企业,处置200家“僵尸企业”,淘汰1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10000家脏乱差小作坊小企业。加大实体经济降成本力度,进一步削减涉企涉民办事费用,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用水、物流、融资成本,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轻负担1500亿元。
安徽: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制高点
2018年,安徽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新能源汽车、智能语音、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现代医疗医药等专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成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中安联合煤化工等重大项目。实施“皖企登云”计划,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进生产线、车间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工厂培育。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开展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创建。开展提升制造业质量标准行动,筹建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启动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加快发展智慧经济。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工程,加快发展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制造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加快“中国声谷”建设,支持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展。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构建大数据交易平台。突出应用示范和引领,在医疗、教育、养老、物流、农业、城市管理等领域,开展“智慧+”应用试点示范。
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促进消费稳定较快增长。落实促进消费政策,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扩大信息消费,推进宽带网络提速降费,引导共享经济新业态有序发展。
湖北: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
大力发展新产业、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体,让新经济尽快挑起大梁。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规划建设一批新产业集聚区,谋划推动一批重量级未来产业,推动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北斗导航、新能源汽车等加快成长为千亿产业。支持襄阳建设新能源汽车之都,支持荆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推动数据强省战略,深入实施“宽带湖北”行动,加快构建“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和“万企上云”工程。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六大工程,支持武汉、襄阳、宜昌等示范基地做大做强,支持孝感建设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支持随州、咸宁等地建设国家应急产业基地。加大新主体培育力度。对新主体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有力护航、审慎监管。加大对初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看得准的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对看不准的不急于定性、不急于封堵,多帮助、多引导,在成长中逐步规范。我们要大力抢占风口,让新经济跑出加速度、加快飞起来。
广东: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
2018年,广东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出台建设制造强省的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开展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动,全年新增应用机器人2万台左右。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实施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业龙头骨干项目。提升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实施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质量强省战略,推进质量创新。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出台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模式的大规模拓展应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千兆光纤进小区、百兆光纤进家庭,推进网络智能化综合化升级,建设网络强省。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珠三角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5G技术创新应用及产业发展,支持企业参与全球5G技术标准制定。深入开展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影视等产业发展,完善4K电视频道。以珠三角为重点启动建设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陕西:着力培育发展质量新优势
2018年,陕西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高供给效率,着力培育发展质量新优势。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统筹推进工业稳增长和调结构,继续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和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打造一批先进产业集群。着力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加速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规模部署,推动5G规模组网,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平台,广泛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加快发展信息、健康养老等新兴消费,支持西安、宝鸡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努力走在创新驱动发展前列,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西安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西安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和杨凌“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创新试点示范建设。优化环境,扎实做好“双创”工作。全链条培育科技型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高质量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布局一批高水平专业化众创示范空间、孵化平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实施开放便捷的引才用智政策,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