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份金融科技行业发展与法律前沿报告《2017金融科技报告:行业发展与法律前沿》发布。该报告指出,传统金融业对金融科技的输入需求将迎来升级和释放,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将拥有更多、更为深入的跨界合作机会。预计未来三至五年,金融科技将转向区块链、智能身份认证、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技术。
这份报告指出,传统金融业对金融科技的输入需求将迎来升级和释放,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与金融科技公司将拥有更多、更为深入的跨界合作机会。比如保险业,一是可以通过物联网或者智能终端创新保险领域;二是借助区块链协议保证保险交易;三是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够有效解决传统保险业信息披露不充分、创新力不足、保险欺诈等痛点。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金融科技行业大多数企业的专利技术布局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专利布局几乎为零。报告称,专利竞争和其他知识产权竞争作为商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应被金融科技企业重视。对体量较大的金融科技企业而言,如果考虑到未来将其成熟的技术方案向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输出,专利方面目前的薄弱布局也可能成为其阿喀琉斯之踵。
未来三到五年,除已为金融科技类企业所重视的大数据及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外,与金融行业密切相关的分布式计算、区块链、面部识别等技术专利申请将会出现急剧增长。
另一方面,数据窃取、个人信息泄露、非法添加和篡改分析结果……爆发式增长的中国金融科技也在挑战着传统的金融监管。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指出,金融科技兼具金融属性和科技导向,其发展需要法律保障,对于金融科技的监管要在遵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创新管理形式和方式。两者在相互摸索中前进。
此外,在当日的“金融科技发展与法律前沿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也表示,为防范金融科技风险需要加快引入监管科技(RegTech)这样一个监管手段。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的成立也提到了强化RegTech的实践,以应对监管要求合规的复杂挑战。
孙国峰认为,RegTech的核心是人工智能监管。人工智能监管有以下优势:首先是解决监管者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即监管系统可以依据监管规则即时、自动地对被监管者进行监管,避免由于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导致的监管不力等问题;其次,是具有更高水平的全局优化计算能力,发现更多人工监管发现不了的监管漏洞和不合规情况;三是人工智能监管可能会更好地识别与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