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已经不是个新鲜事,在科技企业和汽车厂商的联合推动下,各种创新技术和方案在不断落地。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如何追赶呢?
最近,人工智能企业ULSee公司推出智能驾驶方面的全面集成方案,包括车内驾驶员疲劳侦测与示警系统、前方安全警示系统、3D全景行车监控影像系统等。这套方案的车内驾驶员疲劳侦测与示警系统能通过对驾驶员人脸的识别、监测、跟踪,以及驾驶员眼球的凝视追踪和瞳孔精密预算,来判别驾驶员是否存在走神、疲劳、偏离车道等行为,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确保行车安全。
许多的汽车企业也在关注和研发智能驾驶技术,例如大众推出了自动驾驶体验,日产展出了可在高速公路上无人驾驶的概念车,奔驰S Class 升级了辅助驾驶功能……
前段时间,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宣布,将以15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公司 Mobileye。
与汽车企业的“小动作”相比,英特尔将凭借这项竞争智能驾驶最大的一块蛋糕-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此次收购后,英特尔能够以更低的成本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从云到车的高性能解决方案,加快推进智能驾驶,以后Mobileye和英特尔可以直面NVIDIA和特斯拉,双方的竞争将决定智能驾驶的未来。
与这两家世界级的智能驾驶阵营相比,国内百度的“Apollo(阿波罗)”对于中国或许更有意义。这是百度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自动驾驶系统。作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参与者之一,百度也成为首个从系统级高度开放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百度的智能驾驶系统开源后,将吸引更多的研发人员利用百度平台来进行客制化(个性化订制),行业未来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但这么多公司究竟谁会胜出,关键要看企业有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纵观世界全局,IT互联网企业、供应商、汽车制造商等各方都加入了智能驾驶的研究热潮,作为覆盖底层硬件层、操作系统层、中间件层、应用软件层与HMI 层的智能驾驶产业链,随着跨国公司的争相并购,全球智能驾驶在底层技术支撑方面正形成巨头垄断局面。
而智能驾驶未来价值达万亿以上,汽车电子已成为未来汽车产业核心,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达50%。个性化、智能化的汽车消费需求和供给端厂商的积极布局,将共同催化智能驾驶风口到来。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在未来也必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电子消费和应用市场。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状是,在2016年全球前十大汽车半导体厂商中,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入选。
中国的汽车电子半导体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仅有极少数产品能进入全球汽车供应链。为此,国内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核心技术实力。
在这波智能驾驶的全球热潮中,中国仍有追赶的机会。百度开源后,企业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一个细分市场,借助百度的平台实现快速落地,这是一个最快的方式。“谁能最快实现落地,谁就有望获得更多的市场机会”。
在智能驾驶领域,中国企业未来还是有巨大的发展机会。因为智能驾驶属于新技术,中国企业可以不用承担过去的包袱,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从而将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