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作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稍早前联合印发的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若干家超过1000亿元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培育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探究《规划》印发实施的主要目的,不难发现,就是意在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紧抓汽车工业崛起的下一个机遇风口,《规划》明确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作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不可否认的是,受环境保护政策约束,一系列与汽车使用和销售相关的地方政策配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鼓励政策实施,正客观地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在我国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从2009年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规模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对私人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试点开始,一股围绕新能源汽车展开的补贴旋风即席卷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此后,在中央和地方补贴齐发力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上了政策推动的轨道。随后,补贴政策不断经历退坡,并形成了鼓励产业技术创新和进步的引导策略。
截至目前,无论从产销量还是应用普及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走在了前列。而这一成果正是基于在政策式推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寻求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在能源和发展二者间寻得平衡,实现于环境无害、于发展有利格局的初衷。
必须承认,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着手解决,包括切实厘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趋势,以及如何在补贴等政策利好退出后,仍旧保持高增长态势,毕竟产业的发展最终还须回归市场。为此,《规划》的印发显得契合时宜,在明确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同时,更明确了发力点。
根据《规划》,我国将以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节能汽车作为未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促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于新能源汽车,《规划》要求,加快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利用企业投入、社会资本、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协同攻关,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与电力电子总成、电动汽车智能化技术、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插电/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和纯电动力系统等6个创新链进行任务部署;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公共服务领域新能源汽车使用比例,扩大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
对于正在经历汽车工业由内燃机动力向新能源过渡的我们而言,不妨对此报以应有期待,一并见证汽车工业历经巨变的全过程。正像汽车行业内的普遍观点所认为的那样,未来8到10年,汽车电动化将从普及期进入成熟期,高度自动驾驶与互联网汽车将实现商业化,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发展方面,我国有与世界保持同步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机会。届时,对于我国汽车工业而言,《规划》所明确的一系列宏伟目标,或许都将水到渠成地得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