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的人口是年轻人占据比例较大、老年人较少的金字塔型,而未来会向老年人居多、年轻人较少的倒金子塔转变。这意味着,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CTO徐方教授认为,2016年的服务机器人规模与工业机器人的规模相当,未来三年,仅医疗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就将达到70亿美金,未来服务机器人的规模要超过工业机器人。
创业者要提高人机交互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人机共融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多种技术的融合是未来趋势:
1、智能服务机器人需求强劲,但尚无爆点、爆款;
2、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向智能机器人方向迈进;
3、人工智能技术将促进智能机器人发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逐渐形成智能机器人的生态链,促进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形成。
德国汉堡科学院士、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教授,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千人计划专家张建伟谈到了服务机器人创业:“大家做服务机器人的时候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避免做国外服务机器人的‘搬运工’。做服务机器人的创新创业的技术门槛一定要提高,增加技术高度。”
在主题为“AI及关键技术将引领服务机器人走向何方?”的圆桌环节,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MO龙梦竹说:“大数据对传统产业来讲,是消费升级、结构升级,今年的服务机器人有所遇冷,因为性价比遇到门槛。服务机器人核心要素之一是要思考如何把性价比做到最优。”
她还提到,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大数据结构,以前是文本数据,现在更多是多模态的数据,通过AI技术可以深挖传统行业的价值。
宾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闵海波称:“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技术有三大驱动力:计算力、大数据和算法,我认为还有一个是应用场景,技术不是一切,更重要的是扎根场景。”
谈到服务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一定离不开家庭。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高翔表示:“AI不仅给服务机器人带来改变,还给家电行业带来改变。机器人必须走进家庭,要根据用户需求转变。比如人机交互的转变,原来的家电交互是按键,现在是语音交互,未来一定是多模态交互。”
“这种用户需求为牵引的人机交互方式的转变,符合用户的习惯,人机交互方式一定是向让用户感觉更加舒服、更加自然的方向发展,这个大趋势不会改变,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将顺应这样的大趋势。”
人工智能是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责任教授、自动化系主任、机器人与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认为,人工智能最成熟的技术是图像识别,但是具体的场景是一个物理的场景,比纯计算机信息的技术更复杂,目前比较多的应用技术还是视觉和语音,但是涉及到机器人如何运动还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孙富春说:“人工智能正在传统人工智能型向可解释的人工智能发展,赋予机器人的语义,以及视觉、听觉都是解释,下一步是强人工智能,即机器智能和人的智能的融合。”
人工智能要能够完成很多之前人无法触碰的工作,若想胜任这这些工作,人工智能必然需要一个载体,机器人便是它的“完美搭档”。
其实,人的物理感知能力一直在蜕化,但是理解能力在进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晓东认为,语音交互是人机交互最自然的一种方式。机器人听觉涉及多个研究方向,取得很多进展,也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人的听觉系统的了解和模仿,提高机器人听觉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多种物理感知手段的发展,可望取得突破性进展。
英特尔中国研究院机器人交互实验室高级总监、首席研究员张益民表示,人工智能在自主系统中面临不确定性挑战,比如非确定性输入端可能有一些噪声、遗漏,处理、决策系统的不确定性很多,比如边缘处理;输出端可能会面临精度、异常处理的情况。
1、服务机器人领域的优秀创业人才稀缺,不像互联网创业,要求的能力维度反而多,包括软件+硬件的技术能力,做产品的能力,供应链与渠道管控的能力等。
2、服务机器人的增长曲线,除非有爆品,否则是偏线性的,不会是互联网的增长逻辑;
3、针对服务机器人本身与当前行业的发展阶段,更看好的是端到端的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而不看好模块化的部件产品;
4、所谓“奇点的到来”,与L5无人驾驶一样,是长周期的事情,短期关注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