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实体经济”再次进入地方两会热词榜,“智能制造”广受多地热捧。另据之前媒体报道,入列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或达30个。专家认为,未来,我国制造业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西部优势产业突破的“新三极”格局有望加速成型,而智能制造则成为制造业的新突破口。
智能制造成地方两会热词,各地政策望相继落地
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中,“实体经济”再次进入地方两会热词榜,“智能制造”广受多地热捧。从各地出台的相关政策和地方十三五规划来看,智能制造也将成为新的突破口。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档口,广西提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力争先进制造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江西提出全年推广智能机械1000台(套),培育4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个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湖北提出着力抓好50家国家和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带动1000家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安徽则提出在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高端数控机床、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燃气轮机、智能机器人、语音等重点领域聚焦发力。作为典型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产业受到湖北、安徽等多地追捧。例如,湖北提出重点抓好国家存储器基地等项目建设。资料显示,2016年3月,总投资240亿美元(约1600亿元)的存储器基地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启动,项目实施主体为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武汉新芯);同年7月,武汉新芯与紫光集团成立“武汉长江存储科技有限公司”,着力发展大规模存储器
>>湖北:智能制造力争2020年产值达2000亿元
湖北省正式发布《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加速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基地。
湖北省将以高档数控机床及系统、机器人、智能光电子装备、智能增材制造装备(3D打印)、智能交通运输装备、智能医疗装备和智能制造核心基础设备等七大领域为重点,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培育40家年收入过10亿元的骨干企业和50家集成能力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参与全球智能制造的竞争与合作。
>>新疆:装备制造业“十三五”规划发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500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装备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10个支撑子规划近日发布。《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自治区装备制造业将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积极实施“一二三八十”工程。力争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实现利润110亿元,实现国际营业收入200亿元。
其中,重点发展输变电装备、新能源装备、农牧机械及农副产品加工装备;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石油及化工装备、矿山机械装备、工程及建筑机械;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及通用机械装备、基础制造工艺及通用基础零部件、轨道交通装备和纺织服装机械。
>>天津:2020年先进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七成
日前《天津市工业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获批。《规划》提出,力争到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长8%,先进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70%,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天津工业将围绕壮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着力构筑“10+3+8+2”产业新体系,即加快发展航空、航天、集成电路、高性能服务器、海洋工程、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变速器10个高端产业,做大智能终端、基础元器件、生物医药和健康3个具有比较优势产业规模,培育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机器人、三维(3D)打印设备、自主操作系统、国产数据库和软件8个新兴产业,打造一批新增长点,改造提升现代石化、现代冶金2大传统产业。
>>重庆:“十三五”将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重庆将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选定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按照规划,到2020年,重庆建设国家重要现代制造业基地要取得重大进展。“其中,工业总产值要达到4万亿元、工业增加值1万亿元左右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刘忠介绍称,届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将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至2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至30%;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1.6%;质量效益明显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稳定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中国制造2025试点将扩围,“新三极”格局望成型
从多个渠道确认,继2016年8月宁波成为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后,武汉、泉州、成都等多个城市近期也正式通过专家组审批,成为第二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目前,还有超过30个城市已向各级工信主管单位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申请,另有多地正在组织编写“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根据工信部工作安排,今年将有20到30个城市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
据悉,“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遴选,同时考虑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不同区域的城市分布,涵盖了老工业基地、创新型城市、资源型城市等不同城市发展类型,未来的试点示范城市将充分覆盖全国各个地区。更重要的是,在选择试点示范城市时,还将考虑相关城市对周边区域的产业带动效应,部分能够推动区域内形成全新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城市有望优先入列。
专家组介绍,上述城市的试点示范方案均考虑了地方制造业现有优势和未来产业转型趋势,以及区域带动效应。这些城市成为试点示范城市后,有助于今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相关经验,并能带动周边区域协同发展。例如,成都的试点示范方案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并以成都为中心实施10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重大项目,以此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工信部部长苗圩在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介绍,上述三项措施是2017年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通过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来实现各地的差异化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试点示范城市形成带动效应,引领不同区域的协同发展。
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介绍,一旦试点城市示范城市逐步展开工作,并在各地区形成一定数量,将有助于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能够在不同区域形成新的制造业格局。
除了开展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工信部还将在2017年修订和完善“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引导地方差异化发展和重点领域生产力合理布局。业内普遍认为,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不断实施,我国制造业将进入新一轮升级通道,我国制造业东部转向高端装备制造、中部产业升级、西部优势产业突破的“新三极”格局有望加速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