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中国政府公布“中国制造2025”计划,这一中国版的“工业4.0”战略,拉开了中国新的工业革命序幕。至此,“中国制造2025”成了2015年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也将是未来几年中国制造业的重点之一。
其中,智能制造被视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和重塑中国制造竞争优势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对于智能制造,一般理解认为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我国,智能制造则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化”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
近来,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三网融合深入推进,网络升级和行业转型成效显著,基于3G、4G网络和RFID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M2M业务正加速普及,工业互联网发展已经拉开序幕。
如何从“制造”迈向“智造”?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和创新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那么,如何认识“智能制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的王晓明提出了要从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即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他指出,先进制造业是以顾客为中心,不断响应市场需求变化,综合了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创新和模式创新,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从而取得理想的经济社会效益的制造系统的总称。
而“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业发展到当前阶段,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以及三项集成(纵向集成、端对端集成、横向集成),实现智能化、社会化生产的最新形态。从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模式创新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制造业当前所处位置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避免盲目求新和急于求成的倾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的王喜文指出,中国要应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通过互通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这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以前的信息化、自动化技术结合在一起,工厂内的生产设备和设备之间、工人与设备之间实现纵向集成,把整个工厂内部的联结起来,形成信息物理系统,可以相互协同、遥相呼应,生产方式从资源驱动变成了信息驱动。信息驱动下产品制造的过程,体现出了智能制造的价值所在,即能够科学地编排生产工序,提升生产率,实现个性化定制生产,还可以调整资源使用,采用最节约能耗的方式,从而真正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RFID是最有效果的信息化手段
众所周知,现代制造企业在生产线或仓库中的零配件、原料和产品种类有成千上万种,现实情况中,无论再好的管理模式或制度都难以保证整个物料的可视化流转,给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工作效率难以大幅度提升。鼎识科技的李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各国都在利用物联网条码与RFID技术,对生产中零配件和原料实施快速、准确的定位和状态统计,以提升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他指出,一套完整的制造企业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有助于企业简化业务运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材料盘点、产品追踪、物料管理、库存管理的实时性,大幅度提升企业客户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有着多年行业应用经验的北京芯联创展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蔡先生也告诉我们,钢管在生产过程中工序复杂,传统的管理方式是用手工记录台帐,容易发生数据丢失,人为出错率也容易给生产管理带来麻烦,同时传统的管理方法很难有效的、实时的实现对数据的收集、管理、统计和查询,这都会影响精品钢管的生产质量,影响工作效率,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依托RFID的技术优势,通过安放在钢管上的标签,利用先进的RFDI设备对数据自动采集,经过后台系统的智能决策,对钢管进行跟踪、监控及管理。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