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那科这款绿色的机械臂可以与工人在一起协同作业。记者 孙俊杰 摄
随着成本的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转移,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始下降,这倒逼着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在罗克韦尔、艾德普、赫克、Rethink Robotics这些来自美国的工业自动化大咖眼中,东莞数量众多的制造企业有迫切的转型需求。
在11月29日下午举行的2016美国—华南(东莞)工业自动化技术交流会上,作为智博会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首席商务领事陈华超带领一众美国工业自动化企业代表,就互联企业、运动控制技术、智能协作机器人等话题与参会企业代表进行了交流。东莞市副市长杨晓棠认为,通过交流会,能进一步增进东莞企业与美国企业在智能制造的技术和产品方面的合作,带来商机,推进东莞转型升级。
中小微企业亟须自动化生产
“在2015年,美国公司出口了将近105亿美元的工业自动化设备,而全球的自动化工业在2020年将达到527亿美元,这将为中美两国合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陈华超的眼中,将最前沿的工业自动化经验、最先进发展技术和解决方案互相交流,让中美企业在先进制造业行业继续成为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美国罗克韦尔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南区销售经理陈烨说,与美国相比,中国制造业在基础设施建设、水务自动化等领域略胜一筹,但是在医疗制药领域的自动化程度低,在这些领域还处于传统的生产加工制造。
在中国,企业往往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领头羊,而美国、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已经开启“整体系统方案解决”。如今很多企业通过大力度自我研发,研发出多策略、多功能的中央集成系统,通过产品+系统组成整体方案,为生产制造商提供解决方案。
从今年的智博会趋势来看,自动化元素明显增多,这与东莞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有着密切的关系。陈烨说,随着成本的提升,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转移,东莞制造业的竞争力开始在下降,倒逼着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东莞很多制造型的企业有迫切的转型的需求,希望对产业进行优化转型。譬如,刚刚在会场里的家具、鞋业等中小微企业很多,这些企业往往需要‘小批量、多批次’的生产,亟须自动化生产提升企业生产效率。”
生产线要满足柔性化需求
然而,面对国家目标,企业也迎来了各种挑战。陈烨列举了中国客户们面对的各种问题。他说,这表现在可持续发展、生产线优化、需求驱动方面。
例如,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企业上线了越来越多的大型自动化设备,而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例如青岛啤酒、华润啤酒,输送线上一个啤酒瓶的倒掉就可能导致这条线要重新开始。为此,罗克韦尔设计了专门的软件,减少输送线出故障的概率。
而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中国的中产阶层越来越多,需求也随之改变,需要更多高端的、定制化的产品。“例如之前我们朋友圈也转发过一些案例,宝洁的海飞丝、飘柔,卖得为什么没有以前好了”,陈烨说,很多企业发现,依靠美国、西方的经验对待中国市场已经不行了,这表明消费者需求变化给企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条生产线要满足更多柔性化需求。
不过,美国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公司爱德普机器人公司、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林顺强也提醒说,随着机器人热潮的涌起,机器人海外并购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机器人行业开始冒出浮躁的苗头。“现在满大街都是机器人,换句话说,机器人同质化太严重了!”
“机器人企业都在拼价格,都在打价格战,这样只能让行业的恶性竞争越来越多。”林顺强建议,“实际上,我们要突围可以学习美国的经验,美国的做法是做‘专’,凭借对市场和客户的了解,专注于细分领域,在专业领域做出自己的特色。”
林顺强透露:“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是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路径,东莞的企业可以尝试往这个方向发展。”
莞企可引入协作机器人
交流会上,Scara机器人这些可用于企业自动化的机器人让参会的企业代表眼花缭乱。来自美国协作型机器人行业先驱、Rethink Robotics机器人公司的大中华区机器人技术专家潘秩超说,根据此前的调查,广东地区的工人可以拿到5000—6000元人民币月薪,比前几年大幅度提升。随着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被迅速淘汰,消费者的需求是少量多样、产品周期短、即时量产,定制需求高,制造商急需灵活的解决方案来应对新趋势。
潘秩超说,协作机器人在2008年已经有这个概念,2015年正式进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还是新鲜事物,在美国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
谈到协作机器人的优势,潘秩超说,在整体解决方案中,在一条生产线上,全机器人生产或者全人工生产是不现实,也不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以电子产业为例子,在生产中一些复杂的工序无法依靠机器来完成,人由于危险等原因也不能跟大型的常规机器共事,这种体型不大、柔性化的机器人正好可以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
潘秩超说,这种协作机器人比普通的机器人操作简单,经过简单训练的产业工人便可操作。“在正常场景下,人可以手把手教机器人工作,把机器人拉到设备前,它就会自动响应程序,开启工业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