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川机床厂区里,有一个车间备受“呵护”。这间车间坐落于一个大厂房内,与厂房其他部分隔绝开来,平时外部厂房大门紧锁,内部车间的出入口还有安保人员值守。不仅如此,凡是进入车间的人都不允许携带手机和其他拍照、摄像等设备。前不久,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联盟标准启动会在该公司召开,参会的各地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来到这里参观时记者看到,就连该公司董事长龙兴元也将自己的手机交由安保人员保管。
这间神秘的车间,就是秦川机床的机器人减速器智能装配生产线。机器人减速器是精密的动力传递机构,被称为机器人的“关节”,是工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基础部件。目前,全球能够生产性能可靠且达到规模化生产精密减速器的企业不多,绝大多数市场份额被日本企业占据。
秦川机床的这条生产线,有望打破这一垄断格局。该公司自 1998年开始研制减速器,去年实现了产业化,已经小批量生产部分产品在广州数控、华中数控等机器人整机生产企业挂机试运行,测试基本指标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覆盖了负载6公斤-150公斤机器人的需求。目前,秦川机床正在与沈阳新松、上海沃迪、北京自动化研究所等公司开展配套合作。
为了进一步确立领先地位,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支持下,秦川机床开始牵头编制机器人用精密摆线行星减速器联盟标准,并得到众多专家支持。西安交大赵万华教授参加编制工作启动会时表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有一条游戏规则,谁制定了标准,谁将是市场的强者和赢家。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标准工作组副组长谢兵兵也表示,该标准正式形成后,作为一种规范性技术文件,将对提升我国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质量水平、促进我国减速器产业发展、促使我国机器人减速器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就在这次会议召开 4天前,我市另一大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在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启动,这就是由陕西渭河工模具有限公司投资 3.5亿元建设的“机器人谐波减速器智能制造项目”。该项目将建成三条核心零件智能化生产线,一条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及一间数字化测试验证实验室。通过智能化提高产品的设计、验证能力,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使用寿命、波减速器 20万台,有助于实现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打破该领域当前依赖进口的状态。
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整机制造和零部件制造两大类。整机由4大部件构成,在成本方面,伺服系统占 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占12%,本体占22%。其中,伺服系统、减速器和控制器决定了产品的性能、质量及价格,而国内企业大多从事整机生产,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销量再大也是为别人做“嫁衣”。据有关调查显示,2015年,拥有关键零部件技术的外资品牌瓜分了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 92%的份额,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只能在剩余 8%的市场份额中争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