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东莞大力推进融资租赁工作,连放大招,出台系列政策。政策指出,鼓励中小微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实现“机器换人”,计划在三年内该比例实现六成。
然而,这仅仅是开始。东莞2015年完成技改的投资额231.2亿元,目前全市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986家入库。从各种渠道得知,东莞技改设备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的占比还是非常小,融资租赁的渗透率在1%左右。
放眼全球,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融资租赁的市场却非常成熟,其渗透率达到15%—30%,俨然成为除银行贷款外的第二大的融资方式。立足珠三角,佛山、中山一些城市开始发力融资租赁业务,中山在今年初更是设立国内首只专门服务技改企业的设备融资租赁基金。
为了推进融资租赁在东莞的发展,省市共计下发2亿元的融资租赁补贴,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除了对企业的补助外,相关政策还规定对融资租赁机构进行风险补助,融资租赁机构为东莞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业务并发生坏账损失的,每年度在不超过新增融资余额的10%额度内,给予不同比例的风险补偿。
现实总是很骨感的,目前东莞、佛山两个制造大市的融资租赁的市场的渗透率均不高,也徘徊在1%左右。然而,海外有一权威的研究机构显示,租赁渗透率每增加1%,GDP则增加0.401%至0.721%。目前,全国融资租赁企业约2100家,市场规模超过3万亿元。
在大朗镇德尔能的厂房里,其二代的自动化生产线已经投入使用了,该生产线可以让6个人取代原来33个人的工作,促使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品质获得大幅提升。德尔能计划在今年投入1500万元在三代生产线的研发设计上。
“银行贷款,还是融资租赁?”这让德尔能公共事业部总监辛创在选择融资的方式上陷入了两难的选择,“若选择融资租赁,需要固定资产抵押,其租金利率上浮40%左右,审批时间约三个月左右;若选择银行贷款,利息则按照目前基准利率上浮20%,审批时间约半年时间。”
最终,辛创作出了折衷的选择,将1500万元的资金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资金,一部分则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