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昆山创新版图上,站起一个个高新技术的“拔尖生”,专利申请的“全能生”, 仅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5家,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03家,约占苏州全市的四分之一。
播撒改革种子 耕出创新发展良田
沐浴改革的春风,昆山之路历久弥新,最鲜明的标记是创新。
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的落地,开启了两岸深度融合的试验,诸多先行先试的良策让台企如沐春风,研华科技就是其中之一。企业不仅利用“台资企业集团内部人民币跨境双向借款业务”政策从台湾母公司借来了钱,还利用“加大有关专项资金对昆山试验区内企业扶持力度”政策,获得省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450万元,抢先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而今,在研华科技难觅传统制造,取而代之的是协同研发中心、物联网等新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制度不断革新。同样,昆山抢抓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明确23项建设任务,在科技同经济、创新成果同产业等对接上率先探索,打造15平方公里的阳澄湖科技园,打响“学在阳澄湖、创在阳澄湖、赢在阳澄湖、栖在阳澄湖”品牌效应。
资源再统筹,熟地精耕亦创新。如同转型发展搭载的新引擎,阳澄湖科技园精准布局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新显示等产业,创新资源、高端人才、高新产业生成链式化合反应,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作为直接受益的昆山高新区,去年在国家高新区中的排名上升10位,企业上缴税额增长率全国第一,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国第五。
埋下改革的种子,待到抽枝散叶、枝繁叶茂,耕出的是一片创新的良田。昆山顺势吹响实施“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六年行动计划”的号角,做足做实“插柳成荫”“老树开花”“腾笼换鸟”三篇文章,巧解瓶颈制约之难题,收获“总量”与“质量”的双提升。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0.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2.95%。
植入智造基因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走进周市镇的星派克智能装备产业园,智能装备展现的工业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形态各异的机器人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秀”起绝活,包装、焊接、打磨、喷涂等指令完成得既快又好。
“它们可用于食品、药品、3C产品等诸多行业,未来还将应用于更多领域。”在星派克智能装备(苏州)有限公司,机械设计部部长秦波介绍,仅用数年时间,星派克坚持自主创新,实现“智造”工业机器人。更可喜的是,星派克将自动化、柔性化和智能化进行有效整合,成长为多产业提供整套自动化工业4.0改造升级服务的典范企业。
一跃成为智能制造的后起之秀,星派克背后是昆山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上的持续发力。昆山提出,加快打造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通过3~5年的努力,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0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今年,我市将投入162亿元进行“机器换人”和自动化生产线技术改造。
现在,智能制造在流水线上随处可见。近观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无人工厂的雏形:一台台机器人一字排开,挥舞着手臂,用工从最高峰时的6000多人到现在的3400人,产值保持稳定增长,这是“机器换人”带来的可喜变化。在昆山,像汉达电子一样的企业不胜枚举,沪光、科森、萨驰华辰等纷纷加入“机器换人”之列,他们以“智造”刷新制造的底色。
优而新的增量,做大了总量,更优化了产业结构。年初,我市向各区镇下达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目标任务,一张覆盖全市的机器人产业版图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共有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企业206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形成了从包括机器人整机,控制器、视觉系统等关键件,到“机器换人”等系统集成和应用的产业链。
“2016中国昆山第30届国际机床模具展览会”将于2016年9月7-9日在昆山花桥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展会由上海联讯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专业承办,本届展会主题:装备制造与转型升级,规划展出内容和展区设置分别是: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数控机床、模具制造、工量刃具、工业自动化、塑料机械、焊接切割、五金机电等。预计来自国内外500余家厂商参展,1200个标准展位,展出面积20000平方米,计划接待采购商、专业技术人员和前来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30000人次,展会总成交一亿五千万元,带动相关消费5000万元。
大会电话:0512-55181590 网址:ksmm.197989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