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桌上抓取一瓶矿泉水,拧开瓶盖,再把水倒入纸杯中,这一系列的动作都由一台名为Sawyer的单臂机器人自行完成。在这台机器人自带的液晶显示屏上,还挂着一个萌味十足的笑脸。
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下称上海电气自动化)展台上演了这样一幕。这家研究所在去年底成为美国公司Rethink在国内的首个分销商,负责华东地区的机器人销售。Sawyer是Rethink去年推出的第二款协作机器人,其在2012年推出了其首款双臂协作机器人Baxter。
Rethink的协作机器人Sawyer
Rethink是协作机器人的鼻祖之一。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的体积通常较小、移动速度也不快。其机身装载的传感器能自动感知人类是否靠近,因而能与人一同工作,而不必被封闭在工厂的铁丝网内,防止误伤到在附近活动的工人。
展览会同期举行的全球机器人CEO圆桌论坛上,ABB机器人中国区负责人李刚就表示,协作机器人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它易于使用,并且适合生产量少且品种较多的产品。去年,ABB已经发布了起步价为4万美元(约合26.7万元人民币)的双臂协作机器人YuMi。
谈及未来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时,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晖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协作机器人是目前很热的话题,各个公司都在加大投入进行开发。”这家公司由日本发那科与上海电气集团合资成立。去年11月,上海发那科亦在中国发布了其协作机器人产品CR-35iA。
在此次机器人展上,安川电机也亮相了其型号为Motoman-HC10的协作机器人,这是其首次在国内亮相。现场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该机器人尚未量产,仍然只是演示机,预计2017年才会市场化。
安川电机的协作机器人Motoman-HC10
在工业机器人第一阵营的“四大家族”(包括ABB、发那科、安川电机以及库卡)中,安川电机是最晚亮相其协作机器人产品的厂家。早在2014年,库卡就率先推出了协作机器人LBR iiwa。
库卡的协作机器人LBR iiwa
“我们相信,协作机器人的增速会超过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李刚称。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24.8万台,同比增长12%。而目前尚未有对协作机器人销量的权威统计。
在包括“四大家族”在内的厂商纷纷推出协作机器人产品之际,市场对其是否有足够的接受度,尚待观察。
上海电气自动化销售部长周国华说,相比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协作机器人仍然处于市场教育的过程中,同时,价格也是阻碍其销量提升的重要原因。以Sawyer为例,因为进口产生的税费使得成本提高,其目前的市场销售价格在25万元左右,因而“机器换人”后投资的回收周期为2年左右。
成为Rethink的分销商后,这家公司近半年走访了数百家潜在用户,最终把目标客户定位于制鞋、纺织以及3C类企业。不过,这些企业目前只是小批量试用,并未大规模推广。就目前而言,Sawyer在国内的销售量还较为有限。
在协作机器人领域,Rethink的最大竞争对手是丹麦公司优傲,后者在2009年就推出了其首款协作机器人。其目前有三款机器人在售,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体型大小及负载重量。从2014年起,这家公司就在中国市场开始试销协作机器人。
尽管更早进入中国市场,并且产品售价相对Rethink更为低廉,但就绝对数字而言,其销售量也十分有限。界面新闻记者此前获悉,2014年优傲在中国的销量为200台,去年的增幅为一到两倍。
这一数字与工业机器人的庞大销售量相比微乎其微。2015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总销量为6.6万台,而单安川电机一家,就在中国销售了约7000台机器人。
上海电气自动化也在考虑通过本土化生产或者直接采取降价的方式,以提高其协作机器人Sawyer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