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默克尔首度访问沈阳之际,第二届德国企业沈阳行暨中国机会——中德制造业合作论坛如期举行,150余家德国企业积极参与投资洽谈,近20个项目签约落地中德装备园。
无论是随行默克尔的西门子、空客、宝马等跨国公司还是中小德企,无论他们已经投资还是仍在考察,越来越多的德国制造企业进一步关注东北,热度持续升温。这一新动向,释放出了一些积极的信号。
其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15”对接空间广阔,共同利益巨大。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艰难,制造业正处于痛苦的转型中。中德两国分别提出的制造业战略,有着相近的目标和共同的利益。东北在中国四大经济板块中以装备制造业著称,与德国制造合作条件得天独厚。“中国发展对德国产业而言越来越重要。”前来沈阳寻找“中国机会”的一家德国机构表示,“在中国东北地区投资,是德企在不稳定的市场中的战略选择。”近几年德国对东北经贸不断提速,去年与辽宁进出口贸易总额70多亿美元。日益扩大的共同利益和合作机会,让更多的德国制造进入东北,大众、宝马、西门子相继布局。德企在辽宁投资已超过400家。
其二,虽然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结构性改革面临重大机遇,特别是制造业升级商机涌现。东北经济阶段性困难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更重,产业升级难度更大。德国制造企业此刻关注东北,正是看好东北经济转型升级的良好前景和巨大商机。德国大众在上世纪90年代落户长春之后,德国宝马也随即落棋沈阳,带来整车、发动机、研发的一体化全链条式发展,累计投资逾450亿元,在华汽车产销量占全球份额比重不断扩大。这为深陷订单困境的东北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了范例。经济转型虽然困难,但结构性改革中的“减”和“增”都孕育着新的机会。对标欧美先进制造,东北制造要在创新中加速追赶。
其三,改善东北营商环境仍需扎实推进。德国制造关注东北、增资东北,既是对老工业基地承接先进制造能力的肯定,也为东北进一步改善营商和投资环境带来新的挑战。沈阳市铁西区对德企开展的上千份问卷调查显示,除了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供给外,德国制造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等方面最为关注。这些也是其他投资者普遍关注的课题,需要东北地方政府继续努力,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束缚,打造公平市场竞争环境。致力于技术成果转移、管理咨询的德国史太白、诗道芬等生产性服务机构正在进入沈阳。史太白中国区高级商务经理宫群表示,推进东北高端装备制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必须尽快打通技术成果与转化之间的“太平洋”,这也是改善营商环境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