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落幕的2016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中德工业城市联盟宣告成立。包括广东揭阳市在内的11个中国城市和7个德国城市抱团亮相,中德两国城市和企业正在从点对点联系全面升级合作格局,也为揭阳智造开拓“一带一路”组建了庞大的朋友圈。
近年来,国内的中德合作持续升温。北有刚刚成立的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南有最早引进德国企业合作、被称为“德企之乡”的江苏太仓,以金属制造而闻名的揭阳,与德国工业4.0先进制造牵手不过短短两年,又如何在对外合作中,迅速成功吸引德商青睐?
精准定位
揭阳,中国五金基地,7600多家大大小小的金属加工企业,为这个城市带来繁荣的同时,在过去30多年来,也成为地方环境污染的施加者。
在高速发展之后引发环境污染等“后遗症”,成为揭阳的烦恼,经过当地政府与企业的探讨,揭阳金属行业找到“破题”之路。2012年,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十多名发起人筹资10亿元人民币起步建设中德金属生态城,筹划“以德为师”,推动金属电镀产业绿色发展,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揭阳企业家高惠明两年间前后前往德国9次,参与洽谈合作事宜。高惠明说:“如果只是单枪匹马前往德国,对德合作无从谈起。依托当地政府和中德金属生态城项目,前往德国寻求合作更为顺畅,也得以获得更多信息、配套服务,加快合作进程。”
像高惠明的企业一样,揭阳的中小企业通过中德金属生态城这个对德合作平台,很快便搭上工业4.0这趟快车,正是“抱团取暖”战略成功的证明。
实际上,在德国,除了西门子等世界级企业,德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有的中小企业成立时间超过100年,并稳稳占据行业隐形冠军之位。
“支撑德国经济的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对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的了解相对较少;中国企业也往往因为‘人生地不熟’,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曾在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有几十年工作经验、在中国生活过3年的德国人若汀涛介绍,一旦找到合适的伙伴,合作将释放巨大能量。
正是契合了这种合作需求,揭阳的对德合作,从一开始就定位于中小企业,这也让揭阳的对德合作,从一开始就展现出强烈的企业间合作需求。
为了将企业这一经济主体推向前台,揭阳市在2015年10月还组建成立了“揭阳市对德(欧)合作企业家百人团”,谋求在对德合作上形成合力。“百人团”将100多名有实力、有意愿、有基础开展对德(欧)合作的企业家分为11组,每月组织一批成员访欧、每月落实一批外企来访、每月开展一次产业创新调研……力求扩大对德(欧)的合作成果。
成果初现
短短两年时间,中德金属生态城从无到有,从有到初具规模,累计投入资金50.4亿元,以它为平台的中德合作,在揭阳正如火如荼。
走进园区,曾经蓝图上的宽阔道路、贝多芬森林公园、中德合作创新基地以及金融、科研、设计、服务“四大中心”都已基本建成。欧绿保、玛卡自动机床等26个中德合作项目落户揭阳,其中保库智能管网等项目已建成投产。
企业家高惠明已经成功与德国戴维特公司就余热发电项目达成合作。据介绍,通过引进德国戴维特公司的先进技术,能够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热进行高效率发电,填补中国国内低温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空白。高惠明对这一项目满怀信心,他表示,节能减排将是中国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余热发电项目在中国前景可期。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