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之心”捷克迎来了两国建交后第一次中国国家元首到访,基于经济基础和总体向好的政治关系,中国与捷克的经贸合作有望由此步入发展新阶段,中国制造业若要在欧洲选择制造基地,不妨将这个位于欧洲腹心、中等发达的老牌工业化国家列为优先选择对象。之所以如此选择,当然是考虑到了中欧、中捷关系总体向好,无论是欧盟,还是捷克,还是整个中东欧16国,都对发展对华政治、经贸关系表现出了相当积极的态度。
在欧盟层次上,捷克是北约和欧盟成员国,中欧关系总体良好,为中捷关系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新中国成立后,与美国实施对华贸易禁运不同,英国等欧洲国家是最早与新中国开始建立贸易关系的西方国家,也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改革开放后,中欧经贸更是突飞猛进。截至2015年,欧盟已经连续11年位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在40年里增长250多倍。而且,欧盟长期位居中国最大西方直接投资来源地;长期是中国最重要技术进口来源地之一;是中国国民最热衷的奢侈消费品进口来源地;是中国国民出境旅游的热门观光地;在最近两三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高增长浪潮中,欧盟又与美国并列增长最快的区域市场。
在中东欧16国层次,这是“一带一路”计划与欧洲投资计划对接之地,2014年中国与中东欧16国贸易额就突破了600亿美元大关,中国在中东欧建设的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已经相继投入运营,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声誉,更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前景还在徐徐展开。李克强总理出席塞尔维亚多瑙河泽蒙大桥通车典礼时当地人民“中国万岁”的欢呼声余音未尽,他与中东欧十六国领导人共乘中国高铁的照片又在各国媒体传开。
在中捷两国关系层次,当年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尽管在19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双边关系一度冷淡,但新世纪以来稳步升温。2004年,时任捷克总统克劳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2013年当选的泽曼总统发展对华关系的热情更明显超过欧盟、北约,不仅于2014年首次以总统身份访华,而且出席了去年的胜利大阅兵。在未来的发展中,捷克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欧洲直接投资目的地有着较大发展潜力。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欧直接投资,主要目标无非两条:就地生产,规避欧洲和欧洲周边地区、联系国的贸易壁垒,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取得欧洲先进的技术。就对捷克等中东欧国家投资而言,第一个目标更加重要,因为当地技术不如西欧先进,而这样定位可以利用当地成本低于西欧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即使收购了西欧制造业企业,在重新布局被收购企业在欧洲的生产能力时,也可以考虑增加在中东欧的投入占比。
在中东欧各国中,捷克很可能是最适合发展制造业的国家,尤其是外向型制造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捷克是中东欧国家中工业化基础最好的国家,也是贸易依存度、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名列前茅的国家。早在奥匈帝国时代,捷克就是整个帝国机械装备等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全世界有数的机械装备、军事工业重镇。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捷克的机床等设备也享有较高声誉。长期的工业化历史,在捷克创造了发展制造业的适宜社会环境,这是其它中东欧国家所不能比的。毕竟,在捷克已经是奥匈帝国机械装备和军事工业中心时,其它中东欧国家很多尚未完全走出农业社会。
今天,捷克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也充分体现了中等以上工业化国家的特征。同时,捷克的制造业又是高度外向型的,其国内生产总值80%依靠出口实现,近年对外贸易连年顺差。捷克又是一个对外资比较开放、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国家。从政治剧变大体定局的1993年到2012年间,捷克累计吸引外资1334.8亿美元,其中2012年实际吸引外资约79.8亿美元。 中东欧国家外资政策开放度比“一带一路”上的中亚、非洲、中东多数国家高,捷克在中欧国家中又是相对开放的。
有这样一些有利条件,中国企业不妨到捷克一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