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18日,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在中国乌镇召开,“互联网+”、“大数据”、“万物互联”等词仍然是此次大会的焦点话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17日,“互联网+”论坛专题聚焦“智能制造转型与升级”,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发表演讲,500多人参加论坛。各方观点均指向一个结论:未来工业发展必定离不开云端、大数据、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助推智能制造,大数据是核心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成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支持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示范。“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将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陈肇雄在演讲中指出。
大会期间,郭台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的趋势是实虚结合、硬软整合的时代。工业互联网是富士康集团致力前进的转型方向。“农业跟工业是实体的,互联网是虚拟经济,那实体经济跟虚拟经济必须要结合。所以我们公司现在也正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发展,我们发展叫做工业互联网,我们运用工业互联网把我们所有的制造生产产生的大数据变成有用的小数据。对于富士康的将来而言,云端、移动、物联网、大数据、智能数据、智慧、网,缺一不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科学家们在进行气象地图分析、物理仿真计算、基因图谱分析等基础科学研究时提出了“大数据”这个概念。近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迅速,已有不少行业从中获益,但是从数据到信息的工作,更多的是停留在人为数据或与人相关的数据,例如,销售预测、用户关系挖掘与聚类、推荐系统、观点挖掘等。而与机器相关的工业大数据,同样庞大复杂,却一直未被充分挖掘利用。未来随着条形码、二维码、RFID、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工业物联网、PLM、ERP、CAD/CAM/CAE/CAI等技术在工业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工业企业所拥有的数据将日益丰富。
收集大数据容易,如何应用才是关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的迅速发展,新数据源不断出现,GPS、传感器等数据持续、大量产生,数据获取成本、存储成本和处理成本的下降,也推动了数据量的膨胀。其实原始的数据本身并没有太大价值,大数据技术是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包括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及其集成等。
伊登工业云是一家专业化的企业SaaS平台,该平台将企业的销售、采购、生产、出货等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运用,为不同企业提供数据分析模型,尤其为工业企业打通原有ERP系统中不能获取的数据、分析企业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以大数据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最终实现工业企业升级转型。就工业大数据的应用问题,记者采访了伊登工业云平台CEO肖辉。
据肖辉介绍,目前工业大数据的典型应用包括产品调研、产品研发、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工业生产线物联网分析、工业企业供应链优化和产品精准营销等方面。
很多企业的订单呈“小批量、多样性”的特点,制造企业最担心的事情是有了订单,却不能按时交货,不能按时交货产生的赔款将直接导致企业收益降低或承担更大损失。到底哪个环节延误了生产进度?在没有大数据之前,企业试图找出事情发生的因果关系,但这对制造业来说,犹如大海捞针。有了大数据之后,通过RFID 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分析,能很快指导管理者找到问题所在。
“应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对车间进行设备、生产状态、能源消耗及异常情况的透明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自动化与实时监控,可以提高产能、物料复用率、设备利用率,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智能化。最终减少东莞制造企业订单生产的时间、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客户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