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制造业的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硬实力,同时也将为提振本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可谓大势所趋、恰逢其时,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制造”可以说遇到了难得的发展空间和契机。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政治风险、歧视性贸易壁垒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我国制造业走出去。二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旧是阻碍企业“走出去”的最大短板。三是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四是“走出去”的国际化服务机制还有待改进。
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要让“中国制造”“走出去”,还需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政府层面,需要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首先要加强对外投资立法,构建制造业企业走出去的法律安全体系,在规范企业境外经营的同时,维护企业“走出去”的正当权益。其次要推动完善金融领域的政策措施,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制造业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第三,进一步完善政府推动,通过发挥政府间的外交合作机制,积极搭建桥梁,为企业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打铁还需自身硬,企业自身产品的创新升级也是应有之意。要让企业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到“大而优”、“大而强”,采取市场化方式主动抱团出海,避免单打独斗,降低风险。同时更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与当地融合,实现业务属地化经营。
在信息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制造”和“一带一路”互动互利,将促使我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