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阳风电SCD风机总装厂车间内,工人们在装配区工作。南方日报记者王云摄
作为珠西“工作母机”企业拥有量第二的城市,中山“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并涌现出一批领域内颇具优势的“工作母机”企业,进一步推动中山整体产业的创新转型,实现智能化制造。
目前,中山正围绕发展“高精尖”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定位,聚焦智能制造装备、光学装备等六大方向,优先发展“工作母机”,以先进装备制造业提升“中山造”,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新增长极。到2017年,中山将力争全市“工作母机”企业数量超过200家,产值超过500亿元。
优先发展引进三有“工作母机”
奥美森董事长龙晓斌犹记得2003年刚入行那时,由于技术上的差距,国内大多数企业对国内的“工作母机”态度一直有所保留,大多数厂家都需要花费大价钱,从国外进口工业装备。但经历了12年的发展,通过不断自主研发不断提升技术,国内“工作母机”已跟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奥美森也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大潮中,在市场中抢占了一定的地位。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机器换人战略的推动,正为奥美森等“工作母机”类制造业发展带来历史性契机,也让龙晓斌等人看到了“工作母机”的发展前景。
作为省内唯一一家产值超百亿的“工作母机”企业,中山明阳风电有近6000台套的风机遍布全国各大风场,今年上半年,明阳风能产业装机容量达到120万千瓦,同比增长90%。
明阳风电党委副书记周婷告诉记者,明阳集团正处于第二步发展战略时期,力争未来五年实现产值500亿元,十年实现产值1000亿远景目标。
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的突破口。而作为珠西“六市一区”面积较小的城市,中山装备制造业起步早,产业基础良好,“工作母机”也走在全省前列。中山在绘制融入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新版图,明确“高精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方向的同时,“工作母机”也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在前不久的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上指出,中山要以“工作母机”类制造业为发展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海洋工程、新能源等领域,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关键核心技术和有市场前景的“三有母机”。
“专精尖”母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工作母机”被称为现代工业城市之母,其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工业生产的水平。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情况下,由“制造”转向“智造”迫在眉睫。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端的“工作母机”产业,这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机遇下显得尤为明显。
前不久,由位于横栏镇的乐美达委托,南区奥美森研发的智能化童车铝管柔性生产线已完成制作,整条生产线由数控弯管器、机器人等8台设备组成,通过来回伸缩的机器臂,可以在45秒内完成一套取管、弯管和打孔的工序。
这样的一个生产线,可以帮乐美达节省人工13人、节省场地2/3,并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这也是乐美达在全市“机器换人”的技改大潮下,迈向智能化制造一大步。
随着一批“专、精、尖”的“工作母机”企业在各自领域中优势渐显,中山“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发展不仅走在全省前列,更与当地产业结合,带来“机器人应用”、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生产线 工业机器人等生产形式,为中山企业的转型升级、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撑。
在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看来,“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和摇篮,发展“工作母机”类制造业,是中山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
今年年初,火炬开发区的汉邦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领先的金属粉末3D打印机。在市场推广上,该公司负责人近期正在调研中山的灯饰产业,希望利用3D打印技术取代传统生产形式中的人工和雕刻机,帮本地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和时间,制作出精度更高的灯饰模型。
立体光电研发的无封装芯片(CSP)贴片设备也在近期实现量产,将颠覆整个光源生产线的运作,LED光源成本有望降低30%。“国外做到我们这样精度的机器需要100万元,而我们只需要20万元。”立体光电总经理程胜鹏告诉记者,目前已有不少古镇的灯饰企业向其订购设备,以用于改进生产工艺。
数据
目前,中山全市经省认定的工作母机企业120家,其中85家为省骨干母机企业,骨干企业数量和产值分别占全省的22.13%、27.46%。在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作母机”实现工业产值240.58亿元,增长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