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巨头目前仍然垄断了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集成,国内上千家机器人企业则定位于购买国外机器人本体,进行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
当国内的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时,有件事情却不得不让人担心。实际上,外资巨头目前仍然垄断了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集成,国内上千家机器人企业则定位于购买国外机器人本体,进行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
如果说2014年是国产机器人元年,那么今年则掀起了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并购潮。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景兴纸业要和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收购治丞智能45%的股权,后者是国内桁架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商。
从收购持股机器人公司,到上市公司自己设立机器人公司,这一波浪潮中绝大部分聚焦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取放、冲压、打磨、喷涂、焊接、电子装配、喷涂,这些在工厂里的活,除了太柔性化的和需要人判断的东西,机器人几乎都能做。
从4月海伦哲2.6亿元并购深圳连硕自动化,智慧松德以9.8亿元战略收购大宇精雕100%股权,6月锐奇股份与上海东升合作,开展智能焊接机器人业务,接着拓邦股份定增6亿元收购深圳研控自动化项目,盾安环境拟6000万元入股遨博科技,此后大族激光又宣布拟定增逾50亿发力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涉足机器人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2014年,全球机器人销量22.5万台,其中中国销量5.6万台,同比增长56%,是全球增速的两倍多。
然而,在这一巨大市场中,外资巨头垄断了核心零部件和机器人本体集成,国内上千家机器人企业则定位于购买国外机器人本体,进行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
其中,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系统这三大核心占到机器人总成本的七成。减速机方面,国内无法生产高精度减速机,价格无优势,有几家企业在低端有部分国产化;伺服电机方面,国内有7~8年沉淀,8~10家能自主研发运动控制系统并有本体集成能力,但国内电机价格对比国外价格优势不大,且性能较差。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