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潘晓勇作为首期嘉宾做客人民网,与网友畅谈长虹的“智造”之路。他在访谈中表示,智能制造作为长虹三大平台(智能研发、智能制造、智能交易)之一,是长虹智能战略稳步推进的保障,将成为长虹的核心竞争力。
构建“智能战略”产业生态圈
“2014年是长虹实施智能战略转型的元年。”潘晓勇介绍,这一年,长虹让消费者扔掉了电视的遥控器,让冰箱实现了云图像识别,更让空调开始感知人体的温度。这一系列CHiQ产品的发布,不仅仅是发布几款智能终端产品,也不仅仅是构建家庭互联网,更是长虹“智能战略”落地的标志,代表了长虹公司从战略高度的“自我颠覆”。
长虹的智能战略提出将智能化、网络化和协同化作为新的三坐标体系的发力方向,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云服务平台、大数据商业模式的开发,最终在互联网时代激活长虹原有业务并且获得新的竞争力。
在实践探索过程中,长虹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目标,在智能战略下构建以大规模定制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并通过USO(营销业务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客户进行交互,打破消费者和工厂之间的围墙。
与此同时,长虹以“IE(工业工程)+IT(信息化)+AT(自动化)+DFM(可制造性设计)”为技术核心,建立一套敏捷、柔性、高效的智能制造系统。打造具备自由切换大规模流水生产和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的智能制造平台,突破现有制造理念和思维约束,建立全新的制造模式,促进长虹制造转型升级,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日益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五年规划: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
目前,长虹已经形成以软件(操作系统)+硬件(芯片)+服务(大数据)为代表,定义信息家电的核心要素(技术、管理模式、人才储备等),以及面向大数据时代的智能基因,走出了一条具有长虹特色的“软硬兼容”的差异化智能家电路线,实现了装备制造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服务业的角色转换。
谈及长虹构建围绕“智能战略”的产业生态圈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潘晓勇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第一,对消费者而言,也许大部分人认为并不需要知道这些复杂的概念,需要的是感受到简洁方便的最终使用体验。这对由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来的家电企业是个不小的考验。第二,构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过程中,存在不同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支撑。
“长虹不但拥有雄厚的制造基础,同时也具备互联网基因。”对于长虹未来五年在智造领域的发展规划,潘晓勇指出,长虹未来计划通过智能制造、智能交易、智能研发构建三位一体的智能平台,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定制,同时推动产品制造技术升级。其核心是打破工厂和消费者之间的围墙,发展一套能够支持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制造系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