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到2020年,中国或许有80%的普工岗位将被机器人代替”,珠海一机器人产业负责人昨日透露其最新预测,同时,有业界人士直言,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消灭普工。
在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机器换人”字眼频频出现在各级政府文件中,珠海机器人产业现状如何?未来就业市场将发生哪些改变?机器人产业还面临哪些困境?记者对行业展开了调查。
2年前,中国机器人产业仍属于冷门行业,直到2013年后才开始蓬勃发展。今年6月初,在北京召开的201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共引进各类机器人5.7万台,同比激增55%,占全球约四分之一的市场,并连续两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业内甚至因此将2014年称为中国“机器人元年”。据报道,仅2014年底国内就有70余家上市公司并购或投资机器人项目,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4000家。
国内众多有资金的企业纷纷抢滩机器人,国外机器人制造商也竞相涌入中国。去年5月,世界500强企业、自动化技术领导企业瑞士ABB与珠海高新区管委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在珠海打造一个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基地。珠海金湾、斗门等各个区近期出台的创新驱动三年行动计划,均明确提出要推动、引导企业用“机器换人”。
而广东省计划未来3年推动195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机器人引入生产线,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家电、五金、电子信息、纺织服装、民爆、建材等行业为重点,形成4个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及相关智能装备总产值从2014年的300亿元提高到6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6%。
政府的鼓励、用工荒的出现以及不断攀升的人工成本,让中国的机器人产业迎来“井喷”。“珠海目前拥有机器人研发制造企业大概有十来家,仅红旗镇就占了4家,目前前景发展非常好,产值增长很快。”珠海红旗镇招商服务局一名负责人说。南都记者采访获悉,珠海不少传统型加工企业也在招兵买马,转型机器人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