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外迁已是不争的事实,尽管数量尚未达到大规模级别,但是近年来包括阿迪达斯、日本精工等在内的外资企业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各国还是引发了热议。
家电的中国制造业的重要板块之一,多年来受到春节后招工难、劳动力成本涨幅大、出口市场疲软等问题困扰。而不少中国家电制造企业也通过在国外设立工厂,进入中国内陆劳动力大省市(如河南、重庆等),机器人代替人工等方式解决难题,一方面减少制造成本,另一方面采取本土化生产的方式贴近生产。家电制造从以往的珠三角开始向宁波为代表的长三角、郑州为中心的内陆扩散。向海外市场迁移的选择来看,拉美、东南亚、非洲三大区域是中国制造业的偏爱之地,毕竟想要在欧美、大洋洲设立工厂难度太大,人工成本、环境成本比国内更很多。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制造业的代表区域也是出口基地,今年二三月渣打银行一项针对制造商展开的调查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大约三分之一的制造商计划将生产产能转移至国内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或者东南亚、孟加拉国、印度和斯里兰卡地区。
渣打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计划将制造产能迁往海外的受访企业当中,36%有意迁往越南,柬埔寨为25%,10%想迁到孟加拉国,印尼是10%,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的占比都是5%,3%想迁往菲律宾。
高盛香港私人财富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在中国劳动力和资本越来越有限,越来越贵,从而工业产品价格上升导致出口放缓,中国经济将进入再平衡。再平衡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就是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包括渣打银行在内的机构分析认为东盟多国未来会因为中国制造业外迁而受益更多。国内外许多制造企业已经或者未来都将在东盟加大投资、加快布局。相对低廉的人均工资仅是原因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不容小视的人口基数和年轻的人口结构,不但为制造业提供充裕的劳动力,也是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联合国预计,从2010年到2030年东盟十国将增加7000万劳动力,而中国可能会减少相应数值的劳动力。印度是经常和中国对比的典型人口大国,近期小米获得印度最大财阀塔塔集团投资,而中兴、华为等国产手机品牌也纷纷将印度定位为重点海外市场。至于家电制造企业,类似的生产线转移和海外市场战略布局也不甘示弱,可以说超前于手机品牌。国内上游配件企业海立集团,2000年进军印度,2008年在德里建设印度技术中心,2013年在印度古吉拉特邦投资7180万美元设立第一座海外工厂,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截止到2014年海立集团占据印度压缩机市场43%的份额。
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的海尔,在东盟的泰国、越南、印尼设有工厂,尤其是泰国是其极具代表性的海外市场。2002年海尔正式进入泰国生产,通过提供“care your life”差异化产品解决方案,赢得泰国用户喜爱。2007年4月海尔(泰国)收购了日本三洋环球电器有限公司泰国冰箱制造厂,这家工厂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冰箱制造厂之一。2008年和2009年海尔在当地分别建立了洗衣机和空调工厂,实现白电本土化研发、制造和销售。
海尔泰国官方网站
美的集团在海外投资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就位于越南平阳省,投资额达到2500多万美元,2007年启动空调基地,2009年第三个基地动工。2011年以合资形式设立印度基地,继续拓展东南亚市场。
海外扩张步伐迅速的海信集团则采取了另外一种路线,集团的海外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非洲大陆,分别在南非、埃及和阿尔及利亚开设工厂,以分公司或者海外办事处的形式开拓东盟各国市场。
空调业大佬格力海外基地放在了巴西和巴基斯坦。不过,1999年格力开始进入越南,多年努力在商家和消费者中建立了好口碑,成为越南主流空调品牌之一,2008年4月越南工厂正式下线格力牌空调。格力越南基地位于胡志明市新加坡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全部生产家用空调。
格力越南基地
无论是东盟、非洲,还是拉美,乃至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等,都是未来中国制造业外迁的选择。每个行业、每个品牌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竞争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路线和地点。许多制造企业依然将核心制造板块放在中国,是基于东盟各国在基础设施配套环节、熟练技术工人等方面确实还无法和中国相比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