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制造业和互联网配对,并不是件容易事儿。对于身处传统行业的制造业而言,需要一系列重大转变,用某业内人士的话说,便是“企业必须打破原有的、固定的思维和运营模式,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投入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品牌建设,转型还要产生巨大的人力、开发、推广成本,这些对企业都是巨大的压力。”因此,地方政府必须考虑到企业的难处,绝对不能违背企业本身的发展战略,强行要求企业过度纳入互联网基因。
因此,地方政府首先需要梳理本省在制造业和互联网方面的产业规划,搞清楚互联网到底可以“+”到本省制造业的哪些部分,就本省的情况而言,怎样的叠加才是真正照顾制造业。在此基础上,二者的结合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前期双方肯定会有一个相互磨合、相互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事实上,中央层面向来不缺好政策,然而,好政策一旦到了地方政府的执行层面,却往往被扭曲,以往包括光伏产业支持政策在内的不少政策都因地方的过度热情,最终反而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地方政府应该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此次政策,正如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陈禹所言,“要防范简单的‘贴标签’倾向,不能简单地认为任何行业只要上网就能包治百病”。
“互联网+”即将给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化学反应,地方政府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便能在“互联网+”制造业的中国模式构建中添砖加瓦。
上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