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工业革命好比一颗原子炸弹,震碎了人类既定生活方式,也掀起一连串科技创新的浪花。更微妙的是,往往一次工业革命的参与程度,对国与国之间的排名座次构成持续性震荡和影响。当前,雄心勃勃的国家军团们正在奔忙:一边继续释放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红利,一边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提前预判和布局。
由此,疑团也接连而至。第四次工业革命究竟是什么?中国能否借力完成弯道超车?在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黄晓庆看来,机器人将是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力。他认为,放到宏观角度分析,中国的表现更像一场时间追逐赛——“从第一次的不参与、第二次的落后到第三次的跟随,我国参与工业革命的意识和速度在不断进步。目前,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临界值已经到来,我国要大力发展机器人、尤其是云端结合的仿人智能机器人,瞄准目标进行追赶甚至反超,这也是我国实现弯道超车的唯一路径”。
黄晓庆的判断是基于几十年的产业和技术积淀。近日,《千人》杂志记者对黄晓庆进行了独家专访,请他预判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趋势,并对我国弯道超车路径给出建言,希望通过云端仿人智能机器人杠杆撬动国家整体竞争力。
机器人革命到了临界值
《千人》:您在国内率先提出“机器人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判断依据是什么?未来机器人将带来哪些颠覆性变革?
黄晓庆: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如何定义工业革命。为此,我们认为——必须在生产力提高一百倍数量级别以上的工业创新才能称之为工业革命,低于此级别则只能叫做工业演进或进步。按照这个衡量标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为机器工业革命、电汽工业革命、计算机工业革命,相对应解决了机器动力问题、能源传输问题、信息处理及传输问题,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球仍然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持续探索中,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浪潮都归属于其一系列衍生现象。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讨机器人是否符合衡量标准。我认为,下一次工业革命是能完全替代人角色的智能机器人革命。实质上,是人类复制了另一个自己,利用制造出来的机器人完全替代自身从事自主、智能的行为。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前三次工业革命相区别,这次工业革命完成了机器在一个时空、事件、情景内由“部分替代人”到“全面替代人”的过程。举几个例子:如果造出一辆能够自动驾驶的汽车,可以取代司机;如果造出一个家庭保姆型机器人,可以帮人类带小孩、做家务;如果工业生产线上使用柔性机器人,可以替换现在的产业工人。由此推断,伴随着智能机器人的更新换代,未来人类社会各领域将迎来颠覆性变革。当机器人革命完成后,一方面,那些依赖于机械劳动力、简单运算、繁重体力的工种将不复存在,世界上已经没有普通的人类劳动者;另一方面,未来我们每个家庭都将配备1—2个机器人帮助完成各种保姆工作,正式步入个人机器人时代。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第四场工业革命更准确地说是机器的信息革命,实际是第三场工业革命的延续,又是生产力的一次巨大飞跃。
《千人》:您曾表示,目前机器人的自主、智能革命到了一个临界值。如何解读“临界值”已经到来?
黄晓庆:实际上,从科幻角度、人类梦想角度出发,人类对机器人的幻想已经有几百年历史。我们一直在想,能否让机器人跟人类一样聪明。然而,任何技术的发展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酝酿,直到达到一个临界值,一场技术革命就呼之欲出了。
在我看来,目前机器人革命的临界值已经到来。一方面,近年来在造出能够完全替代人类的机器人智能操作系统的技术准备上已经到了一个临界值。简单梳理,有以下4个例子:一是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根据谷歌最新数据,自2006年起谷歌自动驾驶的汽车8年来在真正道路上完成了70万英里的自动驾驶。最近,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从“路上测试”转到了“计算机仿真”。这意味着人类已经造出了完全有自主行为的机器代替人开车;二是美国军用无人机的功能示范。虽然被定义为遥控飞机,但当遥控人员不下达指令时,它可以自己做出动作,在战区执行任务中自主控制高度、逃避敌军侦探、保持隐蔽状态;三是IBM超级机器人Watson成答题冠军。作为一款专门用来答题的机器人,它具有自主学习、自主推理的能力,因在2012年美国著名电视大赛“危险边缘”(Jeopardy)中一连击败2位往期冠军选手而声名大噪;四是感知系统的技术突破。近年来,包括谷歌、Facebook、谷歌、科大讯飞、百度在内的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推出了语音和图像的识别、合成算法,这些新算法和技术的部分功能已超过了人类大脑。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