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新能源汽车是一次产业革命,我们不能用传统思维来理解他。
比如,我们如果用加油站的思路建设充电桩,那可能就与汽车自由的本质南辕北辙了,每部车充电需要3-6小时,为了充电而充电等待几个小时,那就没有买汽车的意义了!
TESLA对EV充电的定义很好,叫目的地充电,非常贴切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习惯,充电桩必须建设在EV车主的行车目的地上,在目的地充电,充电时间与车主在目的地事务性时间共享。
另外车主在地图上发现有一个充电桩,就开过去了,结果充电桩是有,可是被占用要等2小时,无效信息,传统加油站不需要考虑排队信息,因为每部车加油时间3-5分钟排队时间被忽略了,充电桩不仅需要地理信息还更需要状态信息,这必须借助移动物联网技术,也就是说电动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移动物联网技术。移动物联网技术可以极大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比如我们可以在出发前输入目的地,导航会自动根据目的地是否有充电桩及状态信息,计算给出我们的出行计划。
最近关于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发展孰先孰后问题讨论很激烈,表面好像是鸡与蛋问题很纠结,如果真正理解了目的地充电原则,实际一点不难,一定是先有车,根据车主目的地配置充电桩,待充电桩完善到一定规模时,反过来再刺激电动车的消费。那么怎么定义目的地呢。
私家电动车第一个目的地一定是住宅(各住宅小区)。
其次第二目的地为车主工作的企事业单位。
再次第三目的地为车主社会活动场所(商场,酒店,医院...)。
在路边建设如加油站般的充电站而没有实际目的地意义的充电桩将毫无价值!
对于三个层级目的地充电桩建设推广意见
关键点在第一层级目的地,社区要无条件为EV车主建设充电桩,车主第一层级目的地基本充电需求若无法满足,电动车将很难推广。这里也需要智能微电网技术协调调度充电桩与传统社区电能分配问题,社区充电桩的能量流要服从社区微网的能量调度。
第二层级车主工作目的地充电需求,相信车主单位会积极配合。
第三层级车主社会活动目的地,鼓励商业单位为了招揽新兴客户群积极建设。
最后,唯一充电桩首选直流快充,个人认为一个没有闪充功能(1小时充满80%)的电动汽车目前是没有太大商业吸引力的。
其次是每部车配置一个交流慢充,每3-5慢充配置一个直流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