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本土高端工业软件的支撑。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而言,尤其是涉及国防工业的制造领域,必须采用国产软件。制造业发展的焦点从硬件竞争到向软件竞争已是“智造”浪潮下的不争事实。
国外软件商紧跟中国制造业
制造业信息化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常务理事金达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阐述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态势:以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为代表,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深度融合发展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给中国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在这一挑战与压力下,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快速响应。
如以三一、徐工等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企业,顺势推出了打造智能工厂、智能供应链的战略牌,高铁、飞机等装备制造领域也瞄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再到实在普通不过的生活产品的制造,如服装制造,也瞄准了智能管理,欲实现自主下单、定制化制造。
比中国制造业响应速度更快的,是国外大牌工业软件企业。这些在制造业“智造”浪潮下反应极其迅速的软件企业,看到了软件助力制造业发展的机遇。
SAS是全球知名的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与服务提供商。据记者了解,这个以智能分析见长的企业迅速抓住了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机遇,早早布局,与中国汽车企业、银行等展开了密切合作。
欧特克公司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高级副总裁魏柏德更是直言:“中国现在的制造业,一方面关注设计,一方面关注制造,城市制造业市场的制造流程也出现巨大变化,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会。”
本土核心软件发展缓慢
而与国外大牌软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国制造业核心软件历经二三十年的研发,依然发展缓慢。
其中的CAD、CAE、PLM、MES、MRO和工控软件仍处于从小到大发展阶段的中低端,ERP软件虽迈入从大到强发展阶段的低端,但2013年,我国ERP软件整体销售收入仅约为德国SAP软件全球销售收入的8%。
金达仁分析:“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核心软件虽在不断上升发展,但仍明显处于全球软件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更为严重的是,众多国外软件巨头在占据我国高端市场的同时向中端市场全面进军,抢夺我国软件行业的传统市场。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软件咨询事业部副总经理姚珊珊进一步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了制造业本土软件的严峻形势:“虽然没有具体的数据可以表明制造业高端软件领域哪些是由外国厂商把控,但是可以见到的是大型制造业企业绝大部分都选择与国外企业合作。有些高精尖设备的制造,即使想用国产软件,也不敢用,因为软件稳定度、精确度都不够。甚至在最薄弱的CAE领域,我国根本没有像样的软件拿得出手。”
但是,中国制造业的长期发展需要本土高端软件的支撑。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均表示,从信息安全的角度而言,尤其是涉及国防工业的制造领域,必须采用国产软件。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