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来重庆已有3年,何国田对这个城市仍然有些不适应。
2011年3月,尚在沿海城市钻研装备制造业核心技术的何国田被重庆市政府以高级专家人才方式引进,并给予“重庆市机器人专家组牵头人”的称号。何国田在重庆的3年,恰恰也是重庆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的关键3年。
如今,重庆使用工业机器人已超过5000台,预计明年还有2000多台的需求。
机器人被大规模引进的同时,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难题也逐渐得到解决。多名受访的重庆机器人产业人士均向记者表示,目前企业引进机器人,大概1~3年就能收回成本。
然而,重庆机器人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技术受制于国外。宏源证券一位周姓分析师表示,“目前国产机器人大多为非标机器人,即按照下游中小企业的特定需求定制化生产,而国外几大企业更多是批量化生产的标准化机器人,非标机器人能够适应国内中小企业复杂多变的作业环境,但由于难以批量化生产,这种模式很难孕育出龙头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重庆有机器人集成加工企业50多家,掌握了一定关键技术开发的企业有10多家,而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为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重庆存在大量简单组装集成的机器人企业,其加工条件让人担忧。
工业机器人使用超5000台
“我们当时做了市场调研,发现机器人市场的核心关键零部件有80%依靠进口,这么高的进口比例,也说明机器人市场需求非常高。”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总经济师、重庆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李光认为,市场需求是各地争相上马机器人产业的根本原因。
6月17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企业在我国销售的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9500台,销量较上年增长65.5%。
何国田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提供的一组数据则显示,2009年,重庆企业共使用的工业机器人500多台,2011年为1000多台,目前的该数字已经远超5000台,增长速度令人侧目。
此外,近期重庆发改委组织的针对当地70个机器人应用企业的调研显示,明年重庆市场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增长空间在2000多台。对于机器人的经济效益,何国田举例说,一个工作站能替代3个人,按照每人4万元/年的人力成本计算,一个工作站替换的成本在12万元;而工厂往往是两班制,一个工作站每年替换的人力成本则为24万元。同时,制造业人力成本还在以每年10%左右的增速上涨。
与此相对应的是,工业机器人的售价却在逐年下滑。“以前每台(机器人)的价格在100万元左右,近几年每年下降率大概在30%,差不多只用以前1/3的成本就能买到。”李光说。
多名受访的重庆机器人产业人士均表示,目前企业引进机器人,大概1~3年就能收回成本。
“毕竟人工会受情绪化影响,而制造加工企业使用机器人能进一步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一致性和生产效率大概能提高60%。”一名重庆面板生产企业负责人表示。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