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英副司长在2014第五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的讲到,自2012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了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热烈讨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社会各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虽然大家对此的看法各不相同,但也存在广泛共识,那就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给包括工业制造业在内的传统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本质,正是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这与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有着深层次的呼应。
一、两化深度融合是立足我国国情的重要战略部署
推进两化融合,是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发展质量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工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造成我国制造业发展大而不强。从具体的数据看,工业增加值率只有26.5%,远低于发达国家35-40%的水平;制造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为日本的9倍、德国的6倍、美国的4倍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转型升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实现转型升级,需要有新模式、新途径。西方主要发达国家走过了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随着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我们看到他们正在通过信息互联、融合、分析挖掘,开始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进化。这条道路是清晰的,技术演进是连续的。但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再重走这条老路。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未完成,恰逢信息化和互联网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这意味着我们有机会探索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先后提出了两化融合和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战略。两化融合战略,指明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两化深度融合战略,进一步把两化融合工作推向更大的范围、更细的行业、更广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更深的应用、更多的智能,实现在四大大关键领域的深化融合和提升,一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集成应用和融合创新,二是推进产业集群两化融合,三是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简称“两业融合”),四是培育新兴业态。
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达到了51.27%,表明我们已经告别了以乡村型社会为主体的时代,进入到以城市型社会为主体的新时代。在深入研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四化同步”的本质是“四化”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互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和装备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支撑和保障,而信息化推进其他“三化”。“四化”在互动中实现同步,在互动中实现协调,最终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这一战略部署与我国的国情实际紧密相联,具备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以来,按照中央关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对推进两化融合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在理论层面,明确了推进两化融合的内涵,主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工业跨越式发展;明确了当前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即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在实践层面,从企业、行业、区域三个维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应用企业和重点行业及领域。各地区、行业、企业也结合自身条件和实际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全系统的实践与探索,为深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1 2 3 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