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花儿也可以像机器零部件那样,在工厂里被自动化“生产”吗?这样的奇事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在通州区双埠头村的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的智慧温室内,一套被称为“设施农业传输栽培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养花新装备,已经正式投入运营,主要用于红掌、蝴蝶兰等高档花卉的栽培。
这套系统是由北京市京鹏环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该公司总工程师周增产近日接受记者采访,详解“养花不用工人,全部自动化”的奥秘。
盆底嵌芯片,身份可识别
在智慧温室的花卉车间内,一盆盆花卉像排列整齐的士兵一样,随着输送带的运转慢慢前行,输送带旁边不时有突然伸出的机器手,像长了眼睛似的按照每盆花的开花数量和“高矮胖瘦”,把符合条件的盆花拉入自己的队列里。
“每个花盆盆底都安上了一个RFID芯片,芯片里存储着这盆花的颜色、株高、花冠直径、花朵数量等等各项信息。每个机器手都是靠读显器识别这些信息。”周增产告诉记者。
据他介绍,利用自动装盆机将一棵棵花卉苗从苗床上移栽到装有基质的花盆里后,这些花盆在输送带上运行时,会被机器手钩入小苗栽培槽内,当花盆将其中一条栽培槽布满后,花盆开始向第二条栽培槽输送,直到将苗期的花卉都放入栽培槽内。
之后,按照各种花的花期,这些盆花再次一盆盆地被输送带从槽里运出来,像士兵接受检阅一样。 在输送带上排着队再“走”一圈。
“每盆花都得经过一个图像采集系统的‘检阅’,安装在运输带的正上方和两侧的摄像机会采集盆花图像,延后将图像传输给计算机,经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并按照一定的分级标准进行盆花分级。”
周增产举例说:“开一朵花的盆花被拉入这个槽里,开两朵花的盆继续前行,到收集开两朵花的花盆的机器手跟前,就同样会被拉入另一个槽里,以此类推,给盆花分级。比如开了五朵花就可上市销售,那么,这些花盆在输送带上运行时,开五朵花的盆花就会被直接送到包装机那里自动包装,准备上市了。”
据了解,盆花自动分级系统,能有效替代人工进行盆花分级,经过试验发现,在传送带速度约为0.5米/秒的情况下,能实现600~800盆/小时的分级速度,盆花在第一次分级后,可实现85%以上的成功识别率,再经第二次分级后,成功识别率接近100%,分级过程中对盆花的损伤率低于1%。“这套设备大大降低了人工搬运花盆和给花分级的劳动强度,节省了人力,而且各个槽之间连接,提高工作效率和温室单位面积利用效率。”周增产说。
潮汐式灌溉,均匀吸收营养
传统的养花灌溉方法是人工手动灌溉、滴灌或从上面喷灌,但是人工手动灌溉喷出的水滴过大,易形成雨滴效应,造成对植株的冲击及花盆里基质的流失,形成病原传播的途径。滴灌易发生管路、滴头堵塞的情况,使用较为不便,操作管理麻烦。而顶部灌溉方式,易造成矿物质在植株叶面上的沉积,影响种苗的生长和花卉卖相。周增产告诉记者:“这套设备技术创新点之一就是采用潮汐式灌溉方式给花卉补充水分和肥料。”
潮汐灌溉?难道给花浇水是像大海一样有规律地潮涨潮落吗?
记者随后了解到,所谓潮汐灌溉,是一种底部灌溉方式,即通过给栽培槽输送营养液,让营养液从盆底部的小孔进入,对盆栽作物进行自动灌溉。每次灌溉保持15~20 分钟的浸液时间。然后,在盆花不再吸收营养液时,将槽内剩余的营养液经过过滤消毒,返回储水罐供下次循环使用。
潮汐灌溉方式的优点在于,劳动强度很低,温室空间能够充分利用,每盆花营养液吸收均匀,作物叶片不潮湿、很少发生叶片病害的传播,减少杀虫剂的使用。而且灌溉水全部循环使用,降低了所用肥料和水的成本,减少了处理灌溉排放水的成本。“不足之处是每次灌溉盆底都是完全充分吸收,很难实现少量灌溉。” 周增产说。目前,潮汐灌溉正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温室灌溉的主要方式,我国潮汐灌溉的应用则刚刚开始。
都说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产生效益,那这套自动化养花设施有诸多优点,也适合普通花农使用吗?
周增产坦言:一套设备就需要100多万元,造价太高,在我们国家目前条件下,还不适合在普通花农中推广,只适合在现代农业科技园区里做科技示范。但随着这套设施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不断降低成本,在将来国内的花卉企业和花农承受能力提高,而花卉种植企业雇佣工人成本太高时,这套花卉自动栽培设施就可望在花卉企业和普通花农中推广。(本报记者 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