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正在呈爆发式增长。相比较2010年,2011年的工业机器人销售量增加了51%,达到22600部。其中,2006年至2011年间,工业机器人年度供应量增加了4倍。在工业机器人50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增长速度无人能及,中国将会成为工业机器人第一大消费国,并将做到“厂厂都有机器人,家家都有机器人”。
机器人需求激增
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从开展工业机器人研究至今,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在不断进步中。
近些年,我国先后涌现出多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生产的企业,但产品产业化应用程度较低,多数处于几十台的生产规模。
就应用情况来看,近3年市场需求激增,并且由汽车产业向电力和电子、机床、化工等诸多领域拓展,市场需求空间大。2010年开始我国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激增,比2009年增加了1.7倍,2011年比2010年增加51%,预计到2014年需求量将达到3.2万台,成为全球最大的需求国。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劳动成本快速上涨,一些企业开始用工业机器人替代人工。
食品机械制造引入机器人
机器人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制造业在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对于设备组成部件的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精密性、表面质量等。尤其是在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如航天、通信等。下游市场技术需求的转变,对食品机械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食品机械的技术发展能够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则能够起到推进作用,反之则会制约其发展。
目前,国内大部分食品机械企业大都关心如何将企业做大。而国外企业则更多追求技术的领先,即让自己的产品在其他产品的生产制造中不可或缺。目前中国食品机械企业的竞争机制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缺乏核心技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的提高,企业的利润会越来越薄,因此竞争机制亟待转变。
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在于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则是保证食品机械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食品机械制造与机器人制造技术关联度非常大。因此,近年来食品机械企业介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热情愈发高涨。
炒菜机器人、刀削面机器人都应运而生。可见,不论是引进国外机器人还是开发国内工业机器人,聪明的企业家都已瞄准了它与食品机械行业融合的广阔前景!机器人的未来发展需要信息化、网络化支撑,依赖于控制技术、传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是典型的物联产品。控制、微电子、传感、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都将为智能机器人提供基础条件。在这些机器人相关支撑技术发展后,机器人专家再研究如何融合创新,让机器人向智能机器人发展。
食品机械向智能化迈进
传统制造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人口红利的消失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加强设备自动化改造,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减小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已经成为制造业的普遍共识。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正在快速有效的拉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在“十二五”期间,食品机械行业的目标是,重点主流产品要达到智能化、信息化控制水平,特别是要实现本机和远程的智能化控制。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信息化工业化的发展,食品机械智能制造成为必需品,以满足当今食品工业的需求。
食品机械设备的市场需求量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行业的技术升级。全新的具有智能化、自动化功能的食品机械机型将逐步替代传统成为未来的主流。这是食品机械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进行技术改革的终极目标。
未来会向智能机器人发展。机器人的生产,机器人机构是载体,更多地取决于功能内涵。机器人水平高低取决于控制、软件、智能等技术。没智能的机器人只是低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