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武汉工业机器人技术交流会上传来消息,武汉首个“纯国产中国芯”工业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目前我国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改变,“人口红利”消退,劳动人口减少,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爆发性增长。
机器人发展进入机遇期
随着人口红利衰减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飞速进步,机器人正闪亮登场。机器人的十八般武艺,正深度刷新工业生产格局。富士康计划2014年拥有100万台机器人替代50%的人工。每万名生产工人占有的机器人数量,居全球第一的日本是306台,韩国287台,德国253台,美国130台,而我国仅为15台。中国要从制造大国转型为制造强国,巨大的需求释放将促使机器人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为10.1万台,年度新增2万多台,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2014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工业机器人需求量最大的市场。我国也将在政策上对机器人产业给予扶持,在7月初召开的“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推进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王卫明公开表示,自去年以来,工信部已陆续对上海、沈阳、重庆、哈尔滨等地的机器人产业进行了调研,《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
制造业革命
机器人在工业应用领域的春天正悄然到来。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已经步入黄金期。作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来的令人惊喜的“副产品”,机器人替代人工劳动力成为了行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今年以来,中联重科开始采购焊接机器人以替代价格不菲的焊接工人,华西能源新建的生产线开始大量采用工业自动化设备。国内制造业正掀起一波“机器人总动员”的浪潮。目前,一台简单的搬运机器人,其成本相当于一位工人3年的工资,寿命在10年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成本正以每年4%的速度下降,成本导向的技术升级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不得不提的是,机器人产业蓬勃,虽会取代掉工厂里的作业员,却也将增加工程师的工作机会,不至于造成大量失业。更为重要的是,机器人代表着人类制作工具的最高水平,未来机器人的普及可以说是又一次产业革命,机器人产业也被认为是继汽车、计算机之后出现的新兴的大型高技术产业。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统计,全球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占比为27.27%;电子制造行业的占比达到22.82%,这与近年来消费电子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很大的相关性;其次是橡胶塑料工业和金属制品,占比分别为8.71%和3.62%。
“十二五”是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市场需求也将呈现井喷式发展,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正在服役的机器人已占全球总量的8%左右,中国市场的机器人需求总量有望在未来几年翻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