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五”规划大力推动工业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高耗能行业的的余热利用正在加速。需求和利润空间下滑的压力,也促使工业企业开始学习过“紧日子”,“变废为宝”自然受到企业的欢迎。
天壕节能近期在工业余热发电领域连连发力。6月底,公司先后与恒坤化工、新高焦化签订了《合同能源管理协议》,为其配建干熄焦余热发电装置及烟道气余热回收装置,两个项目的装机容量共计45MW,总投资规模共计约4.12亿元。此外公司还与新汶矿业签订节能环保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包括余热发电节能服务。
加上今年3月与萍乡焦化签订的干熄焦余热发电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今年以来公司已签三项干熄焦余热发电合同。与以往的水泥、玻璃合同不同,上述三个项目总装机量达到55MW,相当于以往6-8个余热发电项目。新订单亦显示公司正加速往焦化等新领域拓展,除传统耗能大户水泥、玻璃行业外,更多的工业领域正在加入余热利用的队伍中。
以钢铁企业的烧结余热锅炉市场为例。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国内以烧结余热锅炉为代表的钢铁节能设备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目前国内已经配备余热锅炉的烧结机还不足一百套。如果计算尚未配备节能设备的烧结机,烧结余热锅炉市场空间将超过百亿元。
从工业企业的角度,建设余热发电设备可以实现电能的再利用,给企业节省相当的能源成本,实为企业乐意为之之事。而背后的政策推动力亦较为充足。国务院《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将新增余热余压发电能力2000万千瓦,形成57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按照目前上市公司披露的订单均值,投资规模将在1100亿-1500亿元。
千亿市场引来不少节能企业逐鹿其中,不过在下游企业特别是传统周期行业“手头”普遍偏紧的情况下,综合节能服务商提供投融资支持的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MC)愈发获得用能企业青睐。
#page#
如天壕节能年内签订的均为EMC合同,整个余热发电项目由公司自己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公司将余热回收所产生的电力和蒸汽销售给用能企业,富余电量则销售给电网公司。从几家相关领域公司的盈利趋势可以窥见,EMC模式正“异军突起”。如同样涉足余热发电的易世达,公司业务模式以工程总承包(EPC)为主,即由用能企业负责投融资,其业绩从2011年开始逐年下降,且净利润下降幅度高于营业收入。而天壕节能去年年报却能实现76%的盈利增长。正在等待上市的中材节能亦在招股书中披露,募投资金的27%(约2.8亿元)将用于2个BOOT和2个EMC项目。
德邦证券分析师李顶峰认为,作为国内合同能源管理第一股,天壕节能有望继续保持在余热发电领域的快速增长势头。此外有分析人士称,盾安环境正持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投入,未来余热利用的发展速度存在超预期可能。而海陆重工、杭锅股份的余热锅炉业务亦有望继续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