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微信

    CA800二维码微平台 大视野

  • 工控头条

    CA800二维码工控头条App

当前位置:自动化网>自动化新闻>行业资讯>机床企业跨入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机床企业跨入机器人领域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发布时间:2013-06-11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类型:行业资讯 人浏览
关键字:

机器人 机床企业 工业机器人

导  读:

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在于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则是保证机床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工业机器人关键应用在于运动控制,而运动控制则是保证机床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说,机床制造与机器人制造技术关联度非常大。因此,近年来机床企业介入工业机器人制造的热情愈发高涨。特别是数控系统制造企业,比如华中数控、广州数控等。广州数控正致力于在保障机器人功能齐全、性能稳定可靠的前提下,“生产让用户消费得起的机器人”。广州数控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涉足工业机器人的研发,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该公司将量产的几十台机器人首先用在自己的生产车间里。

  不仅是数控系统制造企业,机床整机企业对机器人领域也是非常青睐,比如大连机床在今年召开的第六届中国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和作业的柔性化,以及系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这正是国内高端机床产品升级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机床企业掌握了这些技术,跨入机器人领域是一种必然,但是必须综合权衡自身企业的技术、品牌、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来定位开发机器人项目。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还很薄弱,机器人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但还缺乏整体核心技术的突破,尤其在自动控制、精加工和材料方面,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机器人很少,不少关键元器件至今尚不能自己生产或者性能不高,这些因素已经开始严重影响国产机器人做大做强步伐。

  据了解,视觉定位成为目前困扰国内机器人发展的主要原因。在大多数车间或流水线上,应用最多的也是不具备“光电眼”的机器人,正因为如此,这些机器人往往只能固定在一个位置做重复简单的工作。

  由于长期以来,无法找到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复杂事项,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总是无法扩大。但最近这种状况终于有所改观了。其中作用最大的技术就是双维视觉系统。

  可以参考的是日本发那科数控系统公司研发的机器人,他们利用视觉系统协助机器人来摘取放置于由标准滑托板隔成数层的箱柜中的部件。这是将部件从一个车间传到另一个车间甚至在同一个车间内进行传送的通用方法。如果没有视觉系统,制造商就必须使用相对较贵的成形塑料垫料或者通过其它方法来准确摘取箱内的部件。而这种成形塑料垫料相对更昂贵一些,其中光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就需要6万到10万美元。

  视觉系统给机器人使用带来的另外一个益处,则是降低了机器人传送器的成本。在使用视觉系统之前,很多部件都必须在由托板传送器传送的固定托板上定位。即便是简单的托板传送器成本花费也不低,而且成本还会随着传送器传送距离的增长而提高。

  由于现在用户对机床制造商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提供机床那么简单,机床企业往往要为用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或者是整个生产线的布置。在罗百辉看来,机床制造企业介入工业机器人生产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市场开拓方面只是在已经成熟的市场里再添加一个新的产品品种而已。实际上,机器人对于机床制造业自身也有很大的用处,比如机床行业的传统工艺——刮衍,就是长期依赖熟练的技术工进行操作,而此项工作不仅费时还颇费体力。如果机器人的视觉难题得以解决并普遍应用的话,用来担任此任务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如此看来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不仅是机床用户的实际需求,对机床制造也有反哺的功能。

  目前,我国市场上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仅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机器人行业集中度仅为占30%,其余皆为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在于自主品牌不够,发展壮大自主品牌及其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成为当务之急。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扶植政策及大力的资金支持。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正处于关键的转折点,还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再向前推进一步,中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将会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阶段。

本文地址:http://www.ca800.com/news/d_1nrusj6oaqvp5.html

拷贝地址

上一篇:带帧存工业相机助阵自动化高速检测之应用

下一篇:WWDC 2013:Anki Drive让机器人走进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自动化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来源网络如有误有侵权则删。

相关新闻
机器人 机床企业 工业机器人
  • 安川洁净机器人GP7、GP25目录下载,开启洁净新纪元

    安川洁净机器人GP7、GP25上市,荣获CLASS5洁净级认证!在2024工博会上,我们为这两款机器人举办了颁证仪式。它们以纯净的白色外观亮相,与洁净环境高度融合,更适应高精度操作,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设计,智能制造,

  • 一周科技产业要闻速览 (2025年3月11日 - 3月17日)

    本周科技领域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与工业数字化转型,各产业积极拥抱智能化浪潮,政策层面也持续释放利好信号

  • 精业锐志·极致创新|科发电子邀您参加深圳工业展

    2025 ITES 深圳工业展设立8大展馆,展示规模达16万平方米。“金属切削机床展、金属成形机床展、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工业零件展、深圳医疗器械供应链生态展、深圳国际电子智能制造展、紧固件展”七大主题展示相互联动,2000+家海内外工业品牌将聚焦“高端装备、精密制造、工业技术、智能制造”,集中呈现创新产品与落地

  • 本周科技与产业前沿动态聚焦(2025年3月8日-3月14日)

    本周,科技领域热点频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受到关注。以下为您梳理本周值得关注的科技与产业动态智能化,

  • 欧姆龙邀您共聚2025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前瞻科技先睹为快!

    2025年3月26-28日,慕尼黑上海电子生产设备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本届展会将继续聚焦表面贴装技术、电子材料、自动化、测试测量、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展示全球领先的电子制造技术与解决方案。智能制造,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捷报频传:政策驱动创新,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本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持续升温,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国家政策层面的大力扶持,到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再到各行各业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化”,深刻地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面貌。智能化,

  • 欧姆龙与博格华纳深化智能制造合作,共筑标准化产线新标杆

    近日,汽车零部件巨头博格华纳的欧洲核心团队到访欧姆龙自动化展厅,开展深度技术交流。双方聚焦模块化、标准化制造的实践与效率提升,共同探讨智能制造升级方案,为未来联合创新全球及市场拓展及打下坚实的战略基础。机器人,

  • 一周科技与产业动态报告

    本周,人工智能(AI)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进展备受瞩目。北京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天工”人形机器人在户外测试中成功攀爬多级阶梯,展现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能力。此外,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在深圳收官,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强调了加快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场景应用创新的重要性。智能制造,

  • 日媒:日本机床遭受疫情及数字化双重冲击

    日本工作机械工业会(简称日工会)的统计显示,1~5月日本机床企业的订单额降至3428亿日元,同比减少4成。由于中美贸易战等的影响,各国的制造业企业正在减少设备投资,疫情又构成进一步打击。

  • 聚焦两会 | 来自机床、航空、汽车等行业的声音

    机床是工业的母机,包括机床在内一大批关乎国家工业体系和国家安全的设备发展上有瓶颈、有代差,这需要时间去追赶,这就需要国家层面予以政策支持,比如尽快出台鼓励企业使用国产机床的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实实在在的支持机床企业摆脱困局、做优做强。

  • 提升服务质量,机床企业将大有可为!

    如今,机械企业竞争激烈,渠道问题成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转战售后服务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将使机床企业大有可为。

  • 机床业对机器人市场需求大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智能制造和工业自动化的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也是数控机床走向自动化更高阶段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环。

  • 海外知名机床企业纷纷将发展重心转至中国

    从4月9日于北京举行的2011年中国国际刀具技术研讨会上获悉,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床工具消费国,年消费量超过美、日、德三国消费总和,而随着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机床工具消费量还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2010年我国机床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536.8亿元,同比增长40.6%,产品销

  • 中国企业并购德国机床企业成果丰硕

       《新华网》日前撰文援引近日的相关访谈指出,近年来中国机床企业在德国兴起并购热潮,且成果丰硕,且目前仍有数项并购谈判正在进行中。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中国企业并购后的情况非常不错,中国和德国的机床企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方面德国企业可帮助中国企业提高产品

  • 全球顶尖机床企业入驻常州高新区

      全球顶尖水平的精密机床制造企业瑞士阿奇夏米尔集团投资1800万美元,在该区设立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        常州国家高新区10日发布消息,全球顶尖水平的精密机床制造企业瑞士阿奇夏米尔集团投资1800万美元,在该区设立常州阿奇夏米尔机床有限公司,给传统装备强市

  • 中国机床企业国际化路线分析

      从纯技术引进,转向并购国外公司,中国机床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就在家门口“折腾”了。显然,并购企业除了能获得技术外,还能获得现成的研发团队、营销渠道和国际知名品牌等相关资源,而且所花的代价相对较低。但是,在并购以后如何驾驭这些国外公司,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自己的战略目标服务,这远比并购本身要复杂得多

猜您喜欢

更多精彩信息看点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