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招工难、制造业回流欧美、工业机器人的崛起,这些关键词最近充斥在我们的耳边,2013年初便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压力:
从2011年起,中国多地出现用工荒。据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武汉缺工量首次突破10万人,广东缺工量高达120万人,河南一企业月薪5000元招不到软件工程师,安徽用工市场出现“一人难求”的局面等。
另一方面2010年8月,美国签署《制造业促进法案》之后,英特尔、GE、福特等世界500强公司可能将部分生产岗位迁回美国,宣布未来数年的巨额本土投资计划,资金回流美国迹象初现。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制造业经历了30余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13年将面临严峻挑战。此时此刻,我们最需要的是聆听行业导师的教诲,在导师一辈引路人的指引下,用自己的力量、智慧、勇气和责任,推动中国制造业继续快速前行。
因此,@物联网智库 携手 @研华科技,邀请研华科技总经理 @何春盛,中国物联网产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柏斯维 老师和协会副秘书长 @嵌入式物联网 许永硕老师,进行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对话。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们能够看得更远,悟得更深,飞得更高。
Q1:中国制造业最近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有利有弊,比如用工荒、成本优势难以保持、工业机器人开始普及,老师们觉得造成这些表征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柏斯维:我在协会社团工作经历促使我不断与产业沟通,所以也了解到了相关情况,可能不是特别全面。
首先,作为中国企业,在中国还是制造业核心的时候,没能完成产业升级。在劳动生率,生产管理方面都没有形成突破,只是以廉价劳动力获得了市场,获得极低的利润率。
不过我们也不用悲观,因为中国仍然有机会。中国的人力成本仍然较欧美有较大的优势,并且中国有完整的产业链。制造业有聚合优势,很多产品的原材料还是需要从中国采购,因而回流速度不会那么快。
中国要抓住机遇,尽快完成产业链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page#
@何春盛Chaney:回顾中国过去20年经济发展和崛起,我认为,拐点应该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这次的金融危机让西方的国家认识到大量的消费廉价产品的后果,所以有一些“去全球化”的思维在2008年开始出现,这个拐点的出现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挑战。
当然,除此之外的挑战还有很多。在过去的两年,中国的劳动成本在大幅度提高,并且对环境环保的法规也相继出台,在中国发展制造业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
另外的一个挑战是附加价值。柏老师刚也提到,如果中国一直在帮别人做嫁衣,像APPLE、IBM、HP的产品在中国制造,但最后的产品没有在中国消费而是又运到全球各地去消费,那么中国只是在扮演一个劳力输出的角色。
如果单纯代工,制造业最终都将会流向更低人力成本的地方,像缅甸、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甚或是印度、巴西、墨西哥都将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代工的制造业大国。所以我认为中国制造业的未来目标应该考虑如何能够长远提升整个产业环境或是整个产业发展,而不应该停留在代工帮别人做嫁衣的阶段。
Q2:面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怎么办?
@何春盛Chaney:中国政府对整体经济的控制是很好的,尤其在整个基础建设发展或是军工方面,下一步应该重点去思考去怎样提升整个产业的附加价值。我认为自动化只是解决目前劳力不足或是解决对产品的品质要求问题,但是它还是没有和国家的产业政策联系在一起,直到我看到政府提出物联网这样一个大的政策,物联网很清楚的勾勒出来整个中国对物联网的整体战略思维。所以我看好整个物联网,当然物联网也会和未来的制造业相关联。
@柏斯维:我觉得通过国家政策的调整对我们企业的发展很有益,尤其是刚提到的物联网,国家从大政方针上给我们制定个一个方向,这样我们企业也会比较好做。
#page#
我们这个行业除了政府有政策以外,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我们的生产企业,以及在前线做工业控制的企业也有责任。企业应该给政府出谋划策,或者说的企业家应该有声音,这种声音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
在产业升级方面,通过企业的解决方案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提高工厂的生产率,这对中国目前的低端制造业也是一个提升。我认为现在时机与过去相比比较成熟。
@何春盛Chaney:谈到怎样提升质量,我认为一方面还需要最终用户加强对厂商的要求。我们的消费者应该用更高的标准来看待制造业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让大量的好产品进入中国会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我认为这是要求产品质量最好的方法。从设计,到制造,到消费,到服务,整个生命周期都是和质量息息相关的。
Q3:智能制造,或者说智能工业,能为中国制造业带来什么?
@何春盛Chaney:目前的工业自动化已经大量的转向PC、IPC为处理器。PLC当然扮演重要角色,过去三十年的PC产业造就了很多系统集成商SI。但是我们最近观察很多系统集成商由于他们的不可复制性,都停留在一个比较小的规模,所以没有办法复制,就没有办法成长,怎么办?
再比如Internet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软件、APP的行业蓬勃发展。你看App store 上面有将近8万个App,Android上面也有几万个,可是比较可惜,这些App都是停留在资料、资讯、数据,跟实物连接的不多。
我认为可能这是比较不错的一个商机,把传统的SI与新一代的APP软件结合,可以激发出一个新的产业,叫做 Solution ReadyPlatform -SRP产业,就是将传统SI产业同新一代软件整合出一个新的可复制的经营模式-SRP经营模式,将会在各行各业产生从质变到量变的效果。我认为物联网对智能制造智能工业是有一个促进的角色,这是我最近的思考。
@嵌入式物联网:春盛为我们开辟了一种思路。我2008年在海尔做咨询的时候,那时就预测APP承载企业级应用才有更大的价值,才会为APP的服务商代来效益。
#page#
物联网不是一个技术的创新,而是技术的融合。在这个集成基础之上,更需要的是跨界的人才,传统行业的人要有互联网的思维,要有IT的思维。IT人要了解工业是怎么回事。2006年任伟泉先生曾经提出泛IT的概念,IT覆盖面太广,传统行业也有很多IT事情要做,他看好传统行业的IT化。
我更看好物联网的一个原因是,传统IT的信息还不能融合,价值是分散的,形不成合力,不能再更广的范围内产生智能。当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这些信息可以汇集在一个平台上,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数据挖掘,才会为整个工业,整个产业带来更大的价值。物联网将自动化和信息化融合,将企业管理与自动控制形成融合,为制造业带来机会。
@柏斯维:我们应该总结一下,从智能工业这个角度去看物联网,和产业结合在一起了,其实才最接地气。今天看到新闻,讲工信部的专家说智慧城市是虚火旺盛,目前我们的物联网,尽管国家有大的规划,但是现在方向还是需要作一些调整的,不应该都盯着智慧城市,有很多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我觉着方向需要调整,调整到哪里呢?我认为应该在传统的工业,或者智能工业,春盛提的理念推动行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物联网不是新兴产业,是技术融合应用,政府支持再造更应该支持传统制造业升级,,这才是中国产业升级和解决粗放制造污染环境根本之道。物联网对实体产业的影响和产业升级要远远超过互联网,源于传统产业用于传统产业,所以应该关注实体产业提升效率。
接下来,各位老师讨论的话题还有:
l 越来越多的网友意识到扎根于传统行业的物联网才最具有生命力,从执行层面上来讲,具体应该怎么做?
l 物联网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l 现在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物联网的布局,比如IBM,GE,Cisco…研华如何应对?中国企业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