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车联网这一新兴概念正悄然兴起。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加上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力推进,车联网将会在今年的发展中一帆风顺。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车联网产业链的成熟,将助力智能交通管理和和谐城市建设。
所谓车联网就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系统,是指通过在车辆仪表台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实现对车辆所有工作情况和静、动态信息的采集、存储并发送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分为三大部分:车载终端、云计算处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不同行业对车辆的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对车辆有效监控管理。车辆的运行往往涉及多项开关量、传感器模拟量、CAN信号数据等等,驾驶员在操作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数据不断回发到后台数据库,形成海量数据,由云计算平台实现对海量数据的“过滤清洗”,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报表式处理,供管理人员查看。
车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传感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发起对道路的全时空控制。该技术的最终预期是实现道路交通的“零堵塞”、“零伤亡”以及“极限通行能力”。该技术具备四大功能,交通拥堵控制、交通安全控制、交通信息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车联网由如下几个层面组成:最底层是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整个车联网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车联网的核心——智能互联车,和互联网相连;第三层是车联网服务,例如安全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等。目前,车联网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而在国产乘用车中,目前已有超过30%的品牌配备不同性能的车联网系统。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将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汽车“后市场”即将迈向“车联网”时代。这一切得益于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一种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page#
自2010年底,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被列为国家重大专项第三专项中的重要项目。随后,车联网系统开始应用和普及,安吉星系统几乎覆盖了上海通用旗下所有车型,而东风日产、荣威等品牌也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联网系统。
如今,车联网已逐渐由概念走向应用。随着车联网相关技术的逐渐成熟,3G、CallCenter、云平台与语音识别技术等均已开始与车联网产业深度融合,在市场需求带动下,车联网终端设备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有超过20万用户正在体验车载信息服务,预计到2015年,我国用户规模将达到4000万,到2020年,可控车辆的规模将超过2亿。
“在车联网热潮升温的背后,由于车载产品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其产业链条仍不完善成熟,在中长期发展过程中其技术、标准、政策、资金以及社会资源将会面临不断的市场整合。”罗百辉分析指出,目前仅有15%的车联网服务供应商能够获得赢利,政府应着力构建一个博弈环境,引导汽车业、电子业、通讯业等企业协同,共同打造未来车联网价值的增长点,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和开发车联网市场。
运用智能技术,使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通过组成服务,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在金模网CEO罗百辉看来,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人与人之间有互联网,物与物之间有物联网,车与车之间有“车联网”。正如互联网能让人们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交流,“车联网”也能让车与车“对话”。罗百辉表示,未来具备了“车联网DNA”的汽车不仅高效、环保、智能,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供前所未有的交通安全保障,甚至可以将汽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降低为零。
就像PC走进互联网,手机走进移动互联网一样、汽车必将走进车联网,且会走得很快、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