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行业景气指数下降,落入“浅蓝灯区”。其中生产合成指数、出口总额、利润总额和产品销售收入几个指标已经落入“蓝灯区”。专家们认为:2013年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业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存在发展商机。
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制约发展
2012年,重型机械企业普遍合同订单大幅度下降,合同执行受到挑战,应收账款增幅较大,总体产销增速回落,利润率下滑,近1/4企业亏损。同时,高端制造领域研发投入不足,技术储备不够,跟不上国内外市场变化速度,影响了大型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行业内中小型企业人才紧缺问题突出,研发力量薄弱和缺少高技术工人队伍,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资料显示,2012年前9个月,装备制造业行业利润额为490亿元,同比增长20.1%,行业利润率为7.1%,同比下降0.1%。这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导致装备制造业出现目前种种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一些行内专家指出:目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复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导致世界经济日趋低迷,形势的复杂和调控的艰巨性都在增加,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遭受巨大挫折,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再加上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的周期可能较长,导致我国出口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有限。
从国内情况看,国内资源、要素价格矛盾比较突出,电力等资源供应紧张,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使许多在我国投资发展的国外企业放弃在中国发展,一些在我国发展的外资企业回归本国发展,或转到东南亚发展;不少民营企业或小企业倒闭,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大型企业或者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渐渐失去原有的发展基础。这种种因素,都严重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企业的发展。
增强创新实力应对激烈竞争
重型机械装备市场严峻,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首先来自世界发达国家同行。他们经过数十年的转型发展,已经拥有重型机械行业的绝大多数核心技术,优势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德国西马克、西门子奥钢联、意大利达涅利等优势企业,占据着世界冶金设备市场70%的份额。国外同行通过与我国一些企业合作参与中国市场争夺,不断向中国市场渗透。近年来,许多钢铁行业的知名企业都成为他们的重要客户。
在国外同行杀进中国市场参与竞争的同时,国内竞争形势也非常激烈。一重是中国最大的冶金成套设备制造商、重型压力容器制造商、核电锻件制造商,还是少数具备向国内外钢铁企业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轧制设备能力的制造商之一。大型铸锻件制造能力成为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还首次在冷连轧机组全线设备上实现了机、电、液自主集成,填补了国内空白,意味着中国在冷连轧机组全线设备的设计、制造上实现了国产化并迈入世界领先行列。二重依托雄厚的发展基础,决心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重大装备制造企业。
中信重工现在拥有世界最大、最先进的1.85万吨油压机,可以成功锻造438吨特大型钢锭。太重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世界最大吨位级别的80MN双柱式快速自由锻造液压机成套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使其成为世界上掌握这种装备设计和制造核心技术的少数几家公司之一。中国重型院股份公司依靠金属挤压与锻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装备制造业高精度带材成套装备产业化基地、机械工业连铸技术装备重点(工程)实验室、机械工业烟气治理工程(技术)中心等工程研发与产业化平台,针对我国重大关键技术装备推进自主创新。
该公司自主创新设计并技术总负责的世界最大断面直弧形特大型宽厚板坯连铸机,在南阳汉冶特钢应用,是世界最先进的连铸机之一;研制的100MN油压双动铝挤压技术与装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研制的RH(钢水精炼真空循环脱气)装置,在炉型选择上、自动化控制方面,特别是在其关键设备真空泵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制开发的1450mm五机架全连续冷轧机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首套大型冷连轧机组;开发研制的1.2万吨铝合金板材张力拉伸机,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目前国际领先水平。
#page#
一些装备制造企业联手研制开发高端化技术装备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例如,宝钢股份与中冶宝钢技术广泛开展共建活动,中冶陕压重工与重庆赛迪重工设备有限公司签订浙江协和1450mm五连轧开卷机、飞剪、皮带助卷器非标设备制造合同,中国船舶重工、洛阳双瑞精铸钛业联合开发出我国首条自主研制的1450mm热轧钛板带生产线的四辊可逆轧机机组。
由此可见,一批大中型重点骨干企业已经具备良好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目前效益较好、增长较快的企业有大连重工、一重、中信重工、太重、中国重型院、陕鼓等。大型重点骨干企业总体情况比较正常,交货情况良好,任务饱满,几家龙头企业形势稳定,总体效益较好。
目前,各企业都在发展战略上着重考虑如何巩固和加强自身的市场地位,如何抵消、回避来自对手的威胁,发挥和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充分了解和认识国内外市场的竞争状况,以区别于对手的“特色”和创新手段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主动。
把握内需回暖、新兴市场的商机
有专家则认为,在我国虽然行业发展因市场、资金、出口等问题受到影响,但国内消费主要受汽车和房地产两个市场景气程度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近期交易量明显回升,而且政府已推出节能家电等多项促进消费的措施,对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是一个利好。同时,2012年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势相对好转。预计在政策推动下,未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有所回升。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未来经济增长空间相对较大,且目前在我国出口市场中所占份额比较低,预示着其增长仍有大量空间,未来我国出口市场的拓展可能主要依赖于这些新兴市场国家。
除这些因素外,十八大召开后,国家发展宏图已定。为实现宏伟目标,国家相继出台许多扶持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国家不断加大行业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着力支持重大关键技术研发、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及创新能力建设等;运用风险补偿等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多元化直接融资渠道,完善不同层次市场之间的转板机制,逐步实现各层次市场的有机衔接;扶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发挥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扩大资金规模,推动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带动社会资金投向处于创业早中期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
此外,国家不断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支撑服务体系,加大企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了由企业牵头组织、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依托骨干企业,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系统集成和成果中试转化,支持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发展一批由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联盟成员构建专利池、制定技术标准等;围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健全了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建立了公共专利信息查询和服务平台,为全社会提供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针对我国企业在对外贸易投资中遇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建立健全了预警应急机制、海外维权和争端解决机制。
同时,我国强化了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职务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依托“千人计划”和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建设,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加强了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改革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企校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总的来看,当前装备制造业景气状况虽有显着回落,但比国际金融危机刚爆发时要缓和许多。行业内生需求依然较大,最近国家加大内需投资规模,区域性市政规划建设项目开工、核电投资重启及高铁项目投资落实等利好行业需求的因素,提振了市场信心。伴随各项规划项目的实施以及扩大内需政策的推进,装备制造业内需市场有望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