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在iPad上轻轻一点,正在查房的医生便可全面地了解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还可以随时处理病情并下达医嘱。这项应用不仅给医生带来方便,也使管床的护士受益匪浅:给患者换药时,护士通过PDA扫描患者的“腕带”,就能了解患者的病情、体征和输液情况,基本上避免了药物误用的情况……这是笔者在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信息化应用体验中收获的惊喜,而这种便捷的应用已经在全国一些三甲医院陆续“上演”。
随着技术的成熟,移动医疗的普及将进一步加快。一些通信运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2013年将加快信息化的推广普及,对于已经成熟的移动医疗信息化市场,投入力度将更大。专家预计,今年移动医疗领域有望大爆发,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大势所趋 前景光明
当前,传统医疗行业在全球正面临着愈来愈大甚至是难以逆转的压力。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医疗支出使政府财政的负担日益加重,如英国的福利支出已占GDP的25.9%,其中医疗支出成为最主要的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资源短缺、不平衡,公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已经成为困扰发展中国家的顽疾。如何解决困扰政府、医疗机构、公众的难题,实现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医疗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
“移动医疗”使用移动通信网络来加强医疗卫生保健,覆盖基础护理、公共卫生研究、急救护理、慢性疾病管理、自助医疗服务,能大大提升医疗卫生系统运行效率,在全球已成大势所趋,发展空间巨大。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电信巨头AT&T每年因移动医疗产生的收入已经高达40亿美元。
甚至有乐观派断言,移动医疗的前景一片光明。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A)移动医疗方面的负责人Jeanine Vos就曾宣布,亚洲移动医疗市场价值将从目前的5亿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70亿美元。
政策推动 产业协作
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无线查房、移动护理、药品管理和分发、条形码病人标志带的应用以及网络呼叫……这些移动医疗产业最直接的“衍生物”在大型医院“驻扎”往往成为首选,但触角已悄然深入到二、三线城市的医疗机构。为何发展如此之快?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给出的答案是:首先得益于云计算的兴起与发展,其次与国家政策的推动密不可分。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已明确提出,要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医疗机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徐愈还表示,工信部将加大对移动医疗服务创新的试点探索力度,进一步探索感知技术、位置服务等信息技术在移动医疗中的应用。
其实早在几年前,卫生部便开始着手信息化建设,特别对基层的卫生信息化提出要求,争取到2015年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要建立整个医疗保障的信息系统,实行就诊一卡通。未来几年,卫生部还将出台哪些政策推动医疗信息化的进程,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速度。
另外,移动医疗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作。专家表示:“中国移动医疗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尽管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但它的发展还需要移动运营商、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医疗设备制造商、APP应用开发商等整条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其在行业应用和商业模式上还需要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
“具备更多的移动性和灵活性,从而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减少临床操作失误。”北京某医院的一位外科医生在肯定移动医疗带来的诸多方便的同时,也担心“一旦发生意外,因缺少应急方案,将会让医务人员更加手足无措”。但是,技术进步带来的便捷性还是让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愿意尝试。只要产业链各个环节通力协作,阻碍移动医疗发展的因素将越来越少。
专家认为,在整个产业链中,移动运营商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集成产业链各个环节、各种技术和设备,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让医生通过捆绑无线终端比如平板电脑或者手机获取医院各种各样的信息,还可以进行远程监护。”此外,信息平台系统提供商也很重要,他们不仅要负责数据处理,还要负责信息采集的标准化。在平台上集成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地方信息终端和门诊输液等环节。比如专家预约、电子挂号、流程导航、要点提醒、用药指南等功能均可在信息平台上实现,还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会诊。具体到移动医疗设备和APP应用程序开发,则需要研发人员充分考虑医务工作者、患者的实际情况,最好能用非常少的步骤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找到需要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