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年 12 月 12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 2012 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表示,“目前国内安装总量不到年产量的 10%,开拓国内市场的潜力很大。我们将结合城镇化建设,采取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等措施,在国内开拓更大市场。”他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将达 5000 万千瓦(50 吉瓦)。
2013 年,中国将迎来新的开始。在过去的一年里,光伏行业鲜有好消息。2013 年的光伏,我们更希望迎来好的开始。本期的光伏“十八大”内容具体包括如下方面:年末回顾系列共 3 篇,涉及 2012 年围绕“双反”的四场贸易战、中国扩大国内市场的四大政策跨越、关于国内光伏产业阴暗面的五大“暗疮”和 2013 年值得关注和期待的五大看点。
年末回顾之篇一:光伏的世界大战:四场“双反”博弈
1. 美国:尘埃落定
美国时间11月7日,美国对华太阳能补贴贸易调查案最终尘埃落定,今后5年内美国海关将对我国光伏产品征双高额惩罚性关税。专家称此举将使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彻底丧失竞争力。国内多家光伏巨头在接受采访时,均对终裁结果表示失望,称将保留上诉权利,并表示此前已经做好应对措施削减美“双反”不利影响。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裁结果并不让人意外,不过幸运的是,由于“双反”关税令不适用追溯原则,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压力。今后中国输美光伏产品将被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并不意味着美国市场大门完全关闭,但中国光伏电池等由于将被征收关税而彻底丧失竞争优势。
中国光伏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如果光伏龙头被征收超过20%的关税,产品的价格优势将基本丧失,其他被征收超过250%关税的光伏企业,则肯定将无缘美国市场。
2. 欧盟:贼喊捉贼
9月6日,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迄今最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时隔不久,指控方欧盟又变成了被告方。11月5日,中国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欧盟是世界上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最多的世贸组织成员之一,其中,针对光伏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规模最大。9月6日欧盟发起的针对我国光伏电池的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1300亿元人民币。
欧盟自以为通过“双反”可以打败中国对手,但此举只会害了欧盟自己。从经营与就业而言,由于中国生产光伏板所需的多晶硅大多从欧盟和美国进口,制造光伏板的机器也主要购自德国和法国,所以中欧之间在该行业上形成利益盘根错节的“产业链”。一旦“双反”,该产业链上的欧盟企业将失去它们的最大客户,同时会失去低廉的中国光伏组件,欧盟电站运营商的投资和建设成本必定飙升。目前欧盟与中国太阳能产业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就业岗位,已达到近30万个,“双反”将丢失这些岗位。
3. 印度:跟风之举
在相继遭遇了美国和欧盟的“双反”之后,我国光伏行业又遭打击。近日,印度反倾销局收到印度业界申请,将对原产于马来西亚、中国和美国或从上述国家和地区出口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或部分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印度市场狭小,去年安装量尚不足1吉瓦,因此对中国企业影响不大,但也有多位业界人士表示,印度的跟风可能导致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遭遇全面围剿。从另一方面来看,即便印度堵死了中美进口渠道,欧洲的产品也不可能进来。从价格来看,印度本土产品比中国产品贵10%左右,而欧洲产品则要比中国产品贵上30%左右,若大量采购欧洲光伏组件,则意味着印度政府需要增加大量财政补贴,这显然不切合实际。
中印多年以来一直存在贸易顺差,印度政府一直尝试扭转贸易逆差,这无非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扩大对中国的出口,另一个是减少中国的进口,如今看来,印度政府采取了减少进口这个消极措施,光伏行业则沦为了牺牲品。
#page#
4. 中国:绝地反击
继7月20日、11月1日,中国商务部先后发起对美韩、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之后,如今再推出追加双反追溯期的举措。11月26日,商务部发布公告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补贴条例》的规定,决定自即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的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发起追溯征税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追溯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是在今年7月和11月,中国商务部先后发起对美韩、欧盟的多晶硅“双反”调查之后,继续推出的追加“双反”追溯期举措。
在美、韩及欧盟的多晶硅低价倾销下,国内多晶硅企业的经营困境严重加剧。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在A股上市的7家多晶硅企业中已有3家停产;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投产的43家多晶硅企业中,仅剩下7、8家企业尚在开工生产,其余均已关闭生产线,停产率超过80%。
据悉,此项调查是应国内产业申请发起的。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德国出口到中国的多晶硅每月平均1000余吨,仅有5月份一个月的量超过了2000吨,而9月当月突然飙升到3991吨。包括江苏中能硅业、江西赛维LDK在内的5家企业认为,美国、欧盟、韩国的相关企业在接受“双反”调查后,在短期内大量突击对中国出口,导致国内产业陷入困境。
年末回顾之篇二:政策层面的四大跨越
今年成为光伏行业政策年。7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等多项对策。9月份,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拟大力建设新能源示范工程。12月份,金太阳第二批出炉,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光伏新政。还有消息称,最后一个重磅炸弹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年底会出台。
1. 步步高升的“十二五”
2012年9月1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15年底,中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GW以上,年发电量达到250亿千瓦时。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能按照《规划》解决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和并网问题,将大大提高国内市场对于光伏产品的消化能力,有利于缓解目前光伏企业产能过剩问题。
然而,12月10日,有报道称高层已经敲定上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关光伏发电的总体装机容量,最高上限可能为40GW,而市场热盼的度电补贴等一系列扶持政策也将陆续落地。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也对记者证实了上述消息,“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扩容规模有可能从21GW上调到30GW-40GW之间,而市场热盼的度电补贴政策也在紧锣密鼓地部署中。具体上调规模各方还在商讨中,尚未最终确定。”但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是否上调以及上调幅度。
2. 国家电网出“意见”
国家电网公司26日召开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发布会正式发布《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分布式光伏发电分散接入低压配电网,允许富余电力上网,电网企业按国家政策全额收购富余电力;由分布式光伏接入引起的公共电网改造,以及接入公共电网的接网工程全部由电网企业投资。
意见指出,按照“支持、欢迎、服务”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的基本原则,国家电网公司从规划设计、技术检测、并网接入、计量收费、安全运行等全过程加强调查研究,积极采取措施,全力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工作。在大量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服务工作的意见(暂行)》、《关于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管理工作的意见(暂行)》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配电网相关技术规定(暂行)》等两个意见、一个规定。
3. 金太阳项目加码
科技部网站12月11日公布了2012年第二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目录,项目装机总量2.83GW。加上今年5月已经公布的1.71GW的第一批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合计全年项目规模达4.54GW。此次批复的2.83GW项目中,江苏省总计装机规模最大,为374MW。上海、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的项目规模总计均超过100MW。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批金太阳工程为鼓励项目加快实施,补助标准与批复及竣工时间挂钩。这次批复且于2013年6月30日前完工的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补助标准原则上为5.5元/瓦(与第一期相同),在规定期限以后完工的项目补助标准将予以降低。中央财政将把补助资金拨付至相关省市,由当地财政部门根据建设进度将资金拨付至具体项目单位。
#page#
4. 国务院的光伏新政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12年12月1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善加利用市场“倒逼机制”,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严格控制新上单纯扩大产能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及组件项目。(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加强光伏发电规划与配套电网规划的协调,建立简捷高效的并网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对关键设备实行强制检测认证制度。
(三)积极开拓国内光伏应用市场。着力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鼓励单位、社区和家庭安装、使用光伏发电系统,有序推进光伏电站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
(四)完善支持政策。根据资源条件制定光伏电站分区域上网标杆电价,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的政策,根据成本变化合理调减上网电价和补贴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光伏发展的机制,光伏电站项目执行与风电相同的增值税优惠政策。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减少政府干预,禁止地方保护。完善电价定价机制和补贴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政策效应。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要求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完善配套政策,确保落实到位。
年末回顾之篇三:阳光事业的五大“暗疮”
1. 金太阳还是黑太阳?
2012年金太阳第2批名单新鲜出炉,几家欢喜几家愁。作为国家扶持濒临破产的光伏企业的金太阳沦为贪官捞钱的工具。审批程序复杂:需要县、市、省、部委4个级别的发改委、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建筑部门的16个公章,当然还要电力部门的公章,每个公章都是交易。只不过是省和部委的公章价格高。补贴资金有几个百分点落到官员口袋。金太阳补贴为光伏建设成本的50%,几千万到上亿现金。主管的厅处级别和分管的省部级无不盯住这个肥肉。真正需要扶持的光伏企业反而榜上无名,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反而上榜。专家委员会成为官员的傀儡,专家评审前已经内定。国家审批体制决定了金太阳已经变为黑太阳。
除了金太阳工程,大型地面电站的投建过程中也充满路条倒卖的乱象。光伏电站投资商获取“路条”的过程中衍生出多重利益关系:兼做电站投资商的光伏制造企业需要拿到更多的“路条”,带动组件的销售;政府需批出更多“路条”,吸引产业过来,并从中获得更多税收收益及带动就业;掮客通过倒卖“路条”,获得中间收益,一条贯穿电站开发商、掮客、部分政府官员灰色利益链条由然而生。
中国从2009年开始推出“金太阳“政策,也是意在效仿德国的成功经验,推动本国光伏市场。问题是好东西只要搬到中国来就被“改良”地面目全非:强制入网变成建议并网,全部收购变成审批筛选,发电电价补贴变成事前系统补贴。金太阳政策执行三年以来,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事实——“钱发下去了却没见到申报的发电量”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自2009年批复的“金太阳”示范工程仅有装机总量40%的发电量实现并网,其他工程均因各种情况未完成并网或延期。可以预计,中国只要不改革目前的光伏激励政策,不建立一个公平、客观、透明的补贴方式,不将这种“初始投资补贴方式”改为发电的度电补贴方式,金太阳永远成不了中国光伏的太阳。
2. 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暧昧:绑架、欺骗还是推手?
在业内有一种说法,叫做中央政府缺位,地方政府越位。在光伏产业的发展初期,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明显是过高的。全国大约有600个城市,做光伏产业的有超过300个城市,这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有不少都打造了大规模的光伏产业园,有不下十几个的光伏产业园都以上千亿元的产值为目标。为何地方政府如此偏爱光伏产业?光伏产业投入大,既能创造高额GDP,又具有保节能的概念,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政策要求,遂令地方官员趋之若鹜,纷纷将光伏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
#page#
有人就认为,彭小峰其实根本算不上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管理者,他只不过是一个深谙国情的资本运作高手,他知道只有把企业的规模做到巨无霸所以才能取得政府的扶持和帮助,所以他毫不犹豫的上马硅料项目,而且要做世界第一。对于当时极度扩产的情况,他不可能没有察觉,所有的口号都只是赢取政府贷款和支持的噱头。而,当危机爆发的时候,政府处于两难的境地:支持要出血,可能有一线生机;不支持,赛维顷刻倒闭,损失惨重,可能还会牵扯出一大批要员。因此,政府官员会毫不犹豫的用纳税人的钱继续支持,因为这对他们有力。赛维就这样成功的绑架了江西省政府。如果没有重大的改革,使得行业有一个崭新的局面,赛维仍然会依靠政府的补贴、优惠、银行贷款和财政拨款一直撑下去。因为它太大而不能倒。
11月,媒体爆出广西兴安疑以光伏之名圈地,雇人领月薪表演上班。而且,兴安县还在以建设光伏产业园的名义大量征地,被当地一些群众质疑,发展光伏产业是借口,其真实目的是搞“圈地运动”。已在当地投资的中联科伟达一位高管说,这里离市场和原材料都很远,也不知道领导当初为什么要在这里搞光伏产业。除非到国家发改委争取到搞顶层光伏项目——光伏电站、上电网的批文,投几百亿搞大的也许有效益。但国家发改委那里,每天全国同行把他们的门槛都踏破了,有几个能搞到批文。
3. 黑龙江说“太阳能属国有”
6月,黑龙江颁布《黑龙江省气候资源探测与保护条例》(下称《条例》),条例中称“气候资源为国家所有”。某风电企业一位高层则直斥,黑龙江出台该条例是政府行政乱作为的表现。“其实就是某个部门寻找寻租空间”。实际上,“风能”“太阳能”归属权问题的背后,是探测许可话语权的归属。这应该是第一例,以前企业勘探风能、太阳能不需要气象部门审查。
部分地区的气象数据和资料其实很不全,他们可能希望借助于企业的力量,来完善相应的数据。一旦某个企业不在当地做投资,有关气象部门或会将自己掌握的资料再卖出去或用作他途。因而,有些行政做法不仅可能是在“寻租”,另一结果或许是,为国有公司设立了一个天然安全网,妨碍民营企业进入。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库成员姜启凡称该条例的通过具有国家战略发展的前瞻性,涉及争议条款不会删除或修改,该立法没有越权越位,完全具有法律依据。姜启凡称,条例主要针对企业对风和光的探测权,这与一般老百姓们晒太阳和呼吸新鲜空气完全不相及。“如果说抬高了企业开发自然资源的门槛,我觉得也没错,但抬高了谁的门槛?是对那些开发资质不够、目的不单纯、探测能力参差不齐的低级别企业的肆意妄为进行了高门槛限制”。
4. 巨头沦落:裁员、亏损、破产、退市
下半年以来,包括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赛维LDK等在内的四家境外上市的龙头光伏企业纷纷遭遇退市警告。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四家企业中,分别代表了各个细分市场的龙头。其中,赛维LDK是硅片市场龙头,尚德电力和晶澳太阳能都是组件龙头,而大全新能源属于多晶硅的龙头。
截至12月13日,在沪深25家光伏上市公司中,已有17家发布了2012年全年业绩预告,占比近七成。 不过,从业绩预告情形来看,报忧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精功科技、爱康科技、天龙光电、新大新材、航天机电、光电股份,均表示全年将出现首度亏损。此外,中环股份、恒星科技、亚玛顿、隆基股份、京运通等5家公司也预告今年全年业绩将大幅下降超过五成以上。仅七星电子、科士达、拓日新能、超日太阳、横店东磁、中利科技等6公司预喜。
5. 薄膜能是唯一出路?
进入光伏薄膜电池领域后,过去3年中,李河君人和他的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备受外界质疑,从光伏技术路线的选择,到资本运作、绑架地方政府等不一而足,直至今年升至风口浪尖。11月份,汉能集团主席李河君在接受记者采访再一次宣称:在晶硅光伏产品出现困顿局面的情况下,薄膜路线是光伏行业的唯一出路。
汉能在四川双流、广东河源、山东禹城、浙江长兴、江苏武进、海南海口等地投资兴建了八个光伏产业基地,有报道称总投资额达到1480亿元。“实际投资不到300亿元,大数是在270亿-280亿,汉能自己落地资金占了40%。”李河君称,地方政府或是为了政绩,故意夸大投资额度。汉能从2009年开始进军薄膜电池,他希望将证明拉长至2013年,彼时3GW产能将释放,多个电站正式动工,“看看硅谷,光伏研究现在还有晶硅吗?基本都是薄膜。”目前薄膜电池领域,仅有First Solar一家成功,而尚德电力早已把上海的薄膜生产线停掉,正泰太阳能近期将薄膜生产线挂牌出售,欧美众多薄膜电池企业亦已停产。
但First Solar采用的是碲化镉技术,汉能则是未有成功案例的硅基薄膜。6月份汉能收购德国的Solibro公司,采用的也是未有商业化成功纪录的铜铟镓硒(CIGS)技术,虽然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17.4%。目前准单晶组件转化效率已经达到18%左右,仍在突破,薄膜仅在10%左右,且晶硅组件每瓦价格与薄膜等同,从成本和转化效率两方面已足以将薄膜击败。而李河君认为,很多企业做薄膜做不成功,主要限制于两个高门槛:规模和核心技术。“高科技加新能源,1+1=11。苹果只占了高科技一头,就达到了万亿市值。理论上讲,两个都做的汉能完全可以超越苹果。”然而,理论和现实的距离不是凭借大胆的梦想就可以缩短的。
#page#
年末回顾之篇四:2013 年的五大看点
1.中国将成最大市场
预计明年中国光伏系统安装量将超过6GW,若事实如此,中国将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场。2013年光伏系统安装量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据此推断,装机容量应在35GW左右。不过,由于组件价格持续下跌,明年光伏厂商的销售额预计将进一步下跌。预计2013年市场销售将达到750亿美元,较2012年的770亿美元有所下滑,更是低于2011年高峰时的940亿美元。
2.企业整合的一年
光伏行业将继续笼罩在阴云之下,行业洗牌也将持续,预计2013年之后形势将有所缓和。2013年产业上游公司数量将从2010年时的750家淘汰至150家左右。据统计,在本轮寒冬中,有约90家公司在今年宣布破产,这还不包括那些直接关闭光伏产业业务的公司。预计明年会有更多公司间的整合重组,许多总部位于中国的公司也将退出市场。
产业初期,大家认为谁产能越大,谁就赚钱,但现在的情况是,产能越大,出现问题概率越高。纯粹讲产能并不合适,我们要做加法,要把营收、出货量做大。现在行业情形不明朗,很多企业明年的规划也都不一样,有很多版本,大家都在变,有的做系统,有的做电站,还有转行其他行业的。这类选择是否正确,需要看下一年,2013年可能又是惊奇的一年。李仙寿预计,中国光伏市场全面爆发将在2014年后。而在2012年8月份,海润光伏杨怀进在采访中表示,光伏调整期至少2年。
光伏产业的贸易战争是下一个焦点。目前在中国、欧洲、美国和印度间集中了六起贸易纠纷案件,但制裁与反制的循环不会从根本上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
3.储能
着国家对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扶持方向的明确,作为配套设施的储能系统也有望迎来大发展。
储能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需要的时间使用光伏系统产生的电力,而电池的吸引力也日渐提高。预计明年装备电池储能部分的住宅光伏系统数量将大幅提高。据了解,国家正在研究加大并网储能的扶持政策,政策规定风电和光伏并网都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储能,此外包括电价补贴等都在讨论中。数据显示,如以光伏和风能装机配备25%储能,按1500元/kw来计算,到2015年,储能市场将超过4000亿元。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比如昱辉阳光明年会推出小型储能系统,还准备向大型储能系统发展,包括离网(不接入大电网)系统等。
4.分布式系统
目前在国内分布式光伏发电主要是指屋顶发电,而提供大面积屋顶资源的主要是商场和开发区的工业生产企业,因此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业主是民营居多。分布式发电的成本会比地面大型光伏发电站的成本要高,涉及到屋顶改造、更小的逆变器、更多的支架投入等。
至于分布式的补贴,决策部门关于补贴的讨论集中在0.4元/千瓦时、0.46元/千瓦时和到0.6元/千瓦时之间,这些资金原则上将由财政部承担,但由于各个相关部门对补贴的额度观点并不一致,将导致补贴措施难以迅速出台。即便执行0.6元/千瓦时的补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能够带给企业的收益远低于地面光伏发电站和金太阳工程。与此同时,目前决策层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具体实施模式更倾向于自发自用模式,而不是鼓励发电后直接并网。这种扶持方式将限制规模相对较小的屋顶光伏发电的发展。
就中国而言,光伏应用市场真正大爆发,应该到2014年,那时可以轻松装上10个吉瓦。市场普遍预期,届时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现在在中国投电站,青海、新疆,投10元,一年可以收回1.5元,可以看出这是非常不错的一个行业,再贷款80%,银行利息按7%算,基本3年就收回成本。但是为什么搞不起来?很多问题没解决,并网、贷款等。李仙寿认为,中国未来两年还是看地面电站,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配套会更成熟。地面电站爆发后的两年,再看分布式,这个发展阶段是不能跨越、不能一步到位的。
5.多晶/组件价格趋稳
随着市场供需逐渐平衡,预计组件平均销售价格将在2013年中期趋于稳定。
就多晶硅行业而言,全球来看,现在产能很大,但现在能做到低于每公斤20美元成本的,全世界不到10家。目前这些核心的多晶硅厂也在减产,包括中国的一些大厂。现在市场上销售的低于现金成本的多晶硅,基本都是库存。但停产减产的影响会有滞后性,3个月后,库存会越来越少。预计在明年二季度,库存消化完后,整体市场会有明显好转,价格会反弹。
预计先进技术将推进电池效率进一步提高,从而降低系统成本。由于制造商忙于降低生产成本,技术演进在过去两年中不温不火。随着明年中期组件价格趋稳,技术升级将为设备升级带来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