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核电中长期规划》和《核电安全规划》的通过,各地的核电产业集群建设步伐呈现加快之势。
记者注意到,从今年10月份至今,上海、南京、山东海阳、江苏宜兴等地已明确了关于核电产业园区建设的规划,有的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伴随国内核电稳步重启,未来核电设备及工程材料将逐步推进国产化,这为核电关联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提前规划或者落实规划显得十分必要。
新建园区雏形已显
信息显示,在新建园区中,以海阳核电为依托的海阳核电园区目前总体规划成果已提交,确定3平方公里起步区率先建设,一期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此外,核电工业区今年已签约引进过亿元项目8个,总投资30.2亿元,包括国家核电、中电投集团、中核集团、中国核建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等5个央企项目。目前,已开工项目1个(雷蒙赛博),争取年内再开工项目2个,剩余项目明年春天全面开工建设。
除了海阳,上海在日前公布的《上海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初步构筑起以核电成套设备制造为主体,兼有核电设计、服务和出口的产业集群,形成设备成套和系统设计能力,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争取进入国际市场,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此外,江苏省打造核电产业园的步伐也在加快。据了解,位于南京的滨江开发区核电装备科技产业园已经完成了江苏首个核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中核动力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核华兴核电模块化基地、柳工动力核安全机械设备制造、中核华兴核电模块化基地、柳工重工预应力设备制造、中船重工719所核能设计和宝色股份大型核电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即将建成投产。
企业入驻仍看前景
“从浙江海盐中国核电城、广东台山清洁能源(核电)装备产业园,到上海、江苏、四川、山东、湖北等各地近几年所筹划的园区建设,都是围绕核电在中国的前景,以及设备国产化展开的。”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核电重启后,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趁这个时机进入核电产业链,是企业审时度势的战略选择。”
据了解,目前吸引企业入驻各地产业园区的因素主要包括地理优势(如交通便利与否、是否靠近核电基地等)、产业聚集程度(是否有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及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情况等。有些企业进入园区,就是想通过共享基础设施和市场及技术信息,以增强自身实力,不但通过“吃螃蟹”在相关领域做成国内首个,而且以此提高企业知名度。“这对竞争激烈、门槛较高的核电装备产业来说,尤为重要。”上述人士表示。
以海盐中国核电城为例,作为以核电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核电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海盐核电城的产品主要以核电起重设备、水处理设备、冷却塔配件、无缝钢管、配电设备等为主。12月17日,这个园区的浙江电渣核材有限公司生产出世界首个第三代核电反应堆CAP1400主管道用超低碳控氮不锈钢电渣锭。
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海盐核电产业园已入驻企业15家,投资总额26.1亿元。根据计划,到2013年,该产业园将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3.20亿元,利税2.32亿元。
“编制规划并对整个核电产业链和上下游配套企业进行研究,使新建园区内不仅制造装备,而且通过自主创新开展研发设计,这是保障园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上述人士表示,“但是各地在规划时要避免重复建设,最好能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