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多晶硅项目曾是不少光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利器,如今却成为企业巨大的包袱。为寻找新出路,光伏企业纷纷向下游光伏电站领域延伸,走的仍是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老路子,“聚众赌博”的风险再一次出现。
在企业竞相加入的情况下,危险的苗头已经显现:曾在上游多晶硅领域上演的价格战在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再度出现;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超期拖延货款的情况。一旦有光伏企业的资金链因此断裂引发连锁效应,很可能导致行业面临新的严重危机。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可能是最早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战略的公司。
2008年之前,国际多晶硅价格高高在上,国内光伏企业饱受多晶硅供给不足、质量不稳定之苦。而天合光能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向上游多晶硅进军,保证了自身多晶硅供给的稳定和质量,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优势。
随着天合光能的成功,原本只专注于电池片和电池组件的中国光伏企业也纷纷进入上游多晶硅领域。2008年9月,国际多晶硅价格达到500美元/公斤的顶峰。
如今,多晶硅价格仅为20美元/公斤。价格的灾难性下跌给了将垂直一体化策略奉为至宝的多晶硅企业致命一击。许多企业不得不关停刚刚建成的多晶硅生产线,部分企业甚至因扩张太快而陷入资金链崩溃的困境。
江苏一家专注于电池组件的光伏企业负责人曾告诉记者,他的企业之所以能撑到今天,就是因为当年没有向上游整合。当年与他同时进入光伏行业的公司,很多已经因为多晶硅项目倒下。
面对产能过剩和贸易壁垒加大的最大威胁,不少光伏企业再度祭出了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大旗,只不过这次拓展的方向是下游的光伏电站。几乎整个光伏业都在为打开国内电站市场而奔走。
目前,光伏企业的实际困难在于资金链紧绷和产品积压。通过参与下游光伏电站的建设,企业试图让资金重新流动起来,同时消化大量库存。
光伏企业的这种需求决定了它们不能将电站长期置于自身的控制之下,因为这样做只会加剧公司资金链的紧张。因此,大量光伏企业进入光伏电站领域,主要是把电站建成后出售。
问题已经出现。据记者了解,由于光伏企业的竞相加入,光伏电站建设领域已出现了价格战的苗头。不仅如此,目前已建成的光伏电站有相当一部分存在客户超期拖延货款的情况。据业内人士透露,光伏企业的这类债权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数字”,而一旦有光伏企业的资金链因此断裂,其引发的连锁效应很可能导致行业面临新的严重危机。
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战略本无所谓对错,真正的问题在于,任何一窝蜂式不理性的投资或扩张,对企业而言都是灾难,更何况,现在的光伏行业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